彭水首页>文艺频道>彭水文学>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文艺频道>彭水文学

三月三

发布时间:2021-03-0809:21:13
每年三月初三这一天,母亲总要从田野里,采回一大把荠菜煮鸡蛋,让全家人吃。小时候,荠菜多,汤多,鸡蛋每人只有一个。

中国彭水网◆邓小鹏

每年三月初三这一天,母亲总要从田野里,采回一大把荠菜煮鸡蛋,让全家人吃。小时候,荠菜多,汤多,鸡蛋每人只有一个。一个鸡蛋,我们一点一点地吃,慢慢嗅,慢慢品,然后喝一大碗汤。如今,年轻人把吃鸡蛋当作一种负担。可是,母亲不放心,盯着他们吃下去一个。我是多多益善,好像要把童年的馋补回来。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为何要在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呢?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人们根据民间传说,三月三这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可见古人把荠菜当作了甘甜的象征。

家乡还有“三月三,换布衫”的谚语。清明过后,草长莺飞,柳绿花繁。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母亲才放心换洗我们的冬装,晒干,收藏进柜子。让我们穿着单薄宽松的春装,在柳丝飘舞的河边放风筝,在青草地上放牛、打猪草、嬉戏玩耍,夜晚举着火把下田叉鱼……我们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翔在大自然的怀抱。

“ 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这一幕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中国周朝的情景剧,让当时的采诗官记入《诗经·郑风·溱洧》篇中。健康、大胆、奔放、自然的爱情从“三月三”的溱河与洧河边荡漾开去。后人很重视这首诗,认为这就是“三月三”中国情人节的生活情态。因为这首诗,让原本在河南新密市郑庄公墓附近汇合后流入双洎河的溱洧二水也赋予了新的意义,“溱洧”从此变为男女游乐之处或男女私情的代名词,而“洧外”、“洧津”两词也成了男女谈情结爱之处的专用语。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女儿节。

呵,“三月三”,早晨,全家人吃过荠菜煮鸡蛋,就去踏青……


分享
相关新闻>>

荠菜的春天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