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大垭乡 大棚养鱼“游”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2-06-0614:30:29彭水彭薇

重庆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冉江陵 通讯员 张思意)走进大垭乡木蜡村3组,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清香,田间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冉小林正在他的大棚里面忙碌着,走近一看,只见几个“大水缸”占满了整个大棚。

“这就是我的‘大棚养鱼’基地,目前这大棚里面总共有6个养殖池,主要养殖的是鲈鱼和黄辣丁。”冉小林笑容满满地说道。

心系父母情系家乡

踏上返乡创业之路

木蜡村村民冉小林,今年38岁,之前一直在彭水县城从事广告行业。

“最近几年广告市场行情不好,再加上家里面的父母年纪都大了,身体也不好,经常县城农村来回跑,家里面的老人也没法好好照料,便有了回老家创业的想法。”冉小林介绍。

“可回到老家又能做什么呢?”,这是冉小林经常思考的事情。

2021年,由于老家突发大水,家里面的养鱼塘被水冲毁了,望着被水冲毁的鱼塘,冉小林心里既可惜又无奈,然而,也正是这次机会,让冉小林萌生了进入养鱼行业的念头。

决定养鱼,但在冉小林心里却不想按照传统方式来养鱼,此时他从朋友那了解到一种新兴养鱼模式——“大棚养鱼”,顿时就来了兴趣,开始不断地咨询了解大棚养鱼。

冉小林介绍,“现在‘大棚养鱼’作为一种新兴的养鱼模式,投资较小,养殖利润可观,非常适合‘小户’投资。”

2021年9月,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后,冉小林开始着手与广西那边的公司签订合同,购置相关设施设备搭建养鱼场。

“整个大棚养鱼场前后修建也就40来天,工期不算太长,目前总投资在12万元左右。”冉小林介绍。

目前,整个大棚养鱼基地占地约400个平方,里面共有6个高位养殖池,每个养殖池高1.5米,直径6米,理论上可实现1万斤的产量,可实现收入30万元以上。

用心钻研不断学习

提高专业养殖技术

“你别看这大棚不大,里面门道可多着了,每天巡塘至少要4-5次,随时都要盯着里面的情况。”

“投喂的饲料也是很有讲究的,这两种鱼都是比较脆弱的,在饲料中就要添加一些保肝护胆的辅料,这样才能让它健康生长。”

对于鱼塘的管理,冉小林也是颇有经验,介绍起来相当熟练。

冉小林从事养鱼行业也就半年的时间,但给人的印象却像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养鱼专业户”,这就得益于他的“三大法宝”,即一要有兴趣,通过网络、书籍、讲座学习最新的养殖经验和技巧;二要加强和同行之间的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借鉴;三要结合实践学会思考,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地探索。

“半年前,我刚进入这个行业也是什么都不懂的,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那就要把它干好,慢慢地自己也就懂得比较多了。”冉小林介绍,为了让养殖更加科学规范,还经常聘请县农委的专家前来指导,虚心请教疾病预防、治疗和提高成活率等问题。  

随着冉小林的不断钻研,他的“大棚养鱼”在当地越来越出名。

“大棚养鱼目前在我们县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养殖模式,它的优点很多,养殖的人工费用比较低,1个人就可以同时管理像这样的4个大棚;单位产量高,效益可观,按照一亩地2个大棚来算,可实现2万斤的产量;大棚养鱼采用‘循环用水’模式,可减轻对水资源的依赖,在做好尾水处理的同时也能实现‘变废为宝’,提高产业附加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养殖技术员梅建西介绍。

立足长远仔细谋划

打造大棚养鱼样板

目前,冉小林的基地养殖黄辣丁20000余尾,鲈鱼10000余尾,在今年4月份已销售第一批黄辣丁2800余斤,收入7万多元。

“我们这养鱼的水是纯天然的高山冷水,水质非常好,养出来的鱼品质好,肉质鲜嫩,很多收购商都来联系我拿货,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冉小林信心满满地说道。

谈及未来产业的发展,冉小林也有着自己的规划,他介绍,“一是打好现有的基础,逐步地扩大规模,争取带动更多的当地老百姓参与进来,共同发展,增加大家的收入;二是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个‘标准化’‘工厂化’的大棚养鱼新样板;三是培育一个自己的‘苗场’,对于以后要想长远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冉小林这样的返乡创业人士,乡里和村里都设置了1名产业联络员,每周至少开展2次现场走访指导,通过实地查看,详细了解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时进行研判解决。”大垭乡乡村振兴站负责人冉薪治介绍。

“大棚养鱼”这样的产业只是当地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大垭乡自然环境好,生态资源丰富,“大棚蔬菜”“大棚水果”“大棚中药材”……一系列的“大棚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村民的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宽。

“大垭乡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围绕做足做好‘生态’这篇文章,充分发挥本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挖掘生态潜力,全方位、多角度地支持生态型、绿色型产业的发展。”大垭乡党委书记罗贵阳介绍。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