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诸佛乡诸佛村

开垦撂荒地 种植特色稻

发布时间:2022-06-0810:52:36彭水陈乾敏

重庆彭水网融媒体首席记者 赵勇  融媒体记者 张影)悠悠万事,吃饭为大。6月1日,诸佛乡诸佛村1组的特色稻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整田、插秧,田间一派大忙景象。

村民正在插秧。                                                         融媒体记者 张影 摄影

农机能上路    农民能增收

建机耕道,修引水渠,保障农业生产。

当天,记者来到特色稻种植基地,映入眼前的是100余亩耕过的良田,有的已经插上了秧苗,生机盎然。

下车后进入基地,诸佛村支部书记张红军边走边给记者介绍,“这段路都是我们开荒的时候自己挖的,修路花费了22000元,还占了村民一部分田,好在村民们都很支持集体经济,大家都想齐心协力办好集体经济。”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前提是基础设施先行,为此,基地旁就有一条新修建的引水灌溉渠,保障农业生产。 

“这几天基地插秧忙,我过来干活,已经做了3天了,一天能挣100元,不仅离家近,还增加了收入。”记者见到村民王昌英时,她正在田里插秧,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是对于长期干农活的王昌英来说,插秧这种手上活路还是很熟练。

“截至目前,支出村民务工工资2万余元,最近插秧每天都是十几个人,只要基地需要,包括后面的管护、收割等等都需要村民来基地务工,我们优先请当地的村民,增加村民的收入。” 张红军说。

昔日撂荒地     今日变良田

“天大地大吃饭为大,好山好水出好米。”如何才能种出好吃的米呢?

张红军说:“要想米的品质好,水质肯定要好才行,诸佛村刚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清河’的源头就是上面的溶洞水,离基地也不算太远,流经地没有污染源,水源也很足,一年四季从来不断流,能够源源不断的滋润这片田地。

要想种出优质大米,光水源好还不够。从决定种植特色稻开始,诸佛村就打算走品质路线,实施全程无害化种植。去附近村的养殖户拉畜禽粪便,减少化肥的使用,保证大米品质好的同时还绿色环保。

然而,据了解,自然条件这么好的一片良田,已经陆陆续续撂荒了多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的大多数是老年人,种田需要劳动力,老年人即使把秧苗插下去,收获的时候也很难收回来。

今年年初,诸佛村决定以村集体经济的形式,流转这一片撂荒田。“开荒异常艰难,我们花了很多的人力财力才有了今天的这番改变。”张红军给记者算了算这笔开荒账,微耕机开荒花费了14000元,由于部分田又小又窄不能机耕,人工成本又增加不少。

栽种红米稻   增收效益好

谈及为什么选择种植红米稻,张红军感慨说道:“干农业、真不易,山区农业更不易。要想农业增收,那肯定要提质增效才行,所以就另辟蹊径选择种红米,一开始对种红米也是一无所知,第一年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手机查资料、问熟人,经过多方思考后最终选择种植‘晶红优52’优质红米。”

据悉,红米稻的经济效益高于普通水稻,亩产1000至1400斤,单价一般在5元一斤。“晶红优52”优质红米是重庆市农科院专家经过精心培育的重庆第一个红米品种,也是首次达到全市一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其具有米皮红色,花青素含量高,着色均匀,晶莹剔透,像红宝石一样,与一般高产杂交水稻产量相当,抗病、耐旱、适应性能好。

“下一步,我们想引进项目资金,争取政策支持,打算建一个专业的烘干房、加工厂,这样不仅能满足本村的需求,还能为周边的种植户提供方便。”张红军介绍说。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