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时政>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时政

强链固链延链补链引链

聊彭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2-06-1410:31:32彭水陈乾敏

重庆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李亚军)山水相连,千里同心。

从鲁西平原到武陵山区,山东聊城与重庆彭水虽跨越千山万水,却因东西部协作结缘。

近年来,聊城市依托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突出优势,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不断加深与彭水在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产业合作深度,助推彭水产业振兴,携手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升级版”。

强链+固链

产业遍地开花

走进保家镇清平社区白茶基地,漫山遍野的白茶树迎风摇曳。

“截至目前,初产成品茶约40000斤,产值达400万元,2023年将进入丰产期,预计年产量12万斤,年产值达1.2亿元。”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聊彭携手打造的特色产业之一。在培育特色产业上,通过“强链+固链”,培育新品牌,挖掘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培育新品牌“强链”,共育“苗望养心茶”。通过实地参观、开展市场调研、策划包装项目等方式,不断加大聊城市场优势和彭水产地优势整合力度,积极引进白茶茶商,成立重庆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在保家镇发展白茶5000余亩,成功培育“苗望养心茶”品牌,做强白茶产业链。

挖掘新特色“固链”,共谋中蜂“甜蜜事业”。巩固蜜蜂特色养殖产业链条,引进山东牧蜂姑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围绕蜜蜂产业文化、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建设蜜蜂养殖基地,整合优化彭水境内户均规模养蜂保有量达50群以上的养蜂户,进行专业培训、统一管理、帮产帮销,助推脱贫户稳定增收,形成集旅游、生产、销售、文化传媒为一体的牧蜂姑娘中蜂文化沉浸式体验园,以“品牌+文化”的模式,走“文旅融合、特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已投资2680万元,初步建成占地200亩的集养蜂、文旅、康养一体的牧蜂垭牧场,现有蜜蜂600群,带动当地农户90户就近就地就业。

延链+补链

产业转型升级

普子镇肉兔产业园,投入资金460万元,引进种兔2500只,引进种兔已全部产仔兔且生长良好,惠及当地农户9个村8000农户28000人,其中脱贫户1298户5470人,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创收25万余元。

郁山镇红薯现代农业园,体现红薯产业特色,补充产业发展链条,截至目前,产业园内现有红薯经营主体80余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红薯500吨以上的企业20家,红薯加工产值达1.5亿元。

一个肉兔产业园,一个红薯现代农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推动聊彭协作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探索新路径“延链”,共创肉兔产业园。聊城市成立调研工作小组,组织农业、环保等部门深入彭水10余个乡镇看现场、察实情、走农户,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传统”的原则延伸产业链,引进山东双运獭公司在普子镇发展肉兔养殖,采取“多农户+小规模+大产业”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新路径,由双云牧业提供技术指导、种兔和收购销售,农户负责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劳力发展肉兔产业。

引进新品种“补链”,共建红薯现代农业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聊城市结合聊彭两地实际,与彭水在红薯产业化、精深加工、种子种苗、窖藏储藏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郁山镇引进“烟薯25”“哈密”“普薯32”等3个红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分区域、分板块展现当地古镇发展故事,擦亮彭水“中华薯业强县”名片,携手打造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截至目前,产业园内现有红薯经营主体80余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红薯500吨以上的企业20家,红薯加工产值达1.5亿元。

升级引链+

产业发展壮大

在太原镇泉水渔都景区,长势良好的东阿黄河鲤鱼和高唐锦鲤,引得众多游客围观称赞。

东阿黄河鲤鱼和高唐锦鲤都来自千里之外的聊城,能够来到彭水“安家”,得益于聊城聚力新产业“引链”,共促聊城优质资源梯度转移。

聊城市派遣农业技术专家赴彭水实地规划指导、产业“把脉”,着力引进一批聊城优质产业赋能彭水乡村产业振兴,在太原镇原有的冷水鱼养殖、蔬菜种植的基础上,围绕“太原冷水鱼”品牌主线,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从聊城市东阿县和高唐县引进1500尾黄河鲤鱼和500尾高唐锦鲤在太原镇进行养殖试验,打造“东阿黄河鲤鱼和高唐锦鲤养殖实验基地”,目前试养成功并将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从华盛农业集团引进高山圆茄品种在桑柘镇进行试种,在蔬菜种植方面为当地种植大户提供种苗筛选,优选优质品种等,同步解决种养、产销一体化服务难题,倾力支持帮扶彭水产业发展壮大。

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聊城、彭水将进一步加大两地产业协作、发挥特色优势、强化资源互补,持续打造聊彭产业协作“升级版”,共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