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黄庭坚彭水往事》连载之十二——求佛问道

彭水日报发布时间:2020-07-2909:42:18
禅宗是中国士大夫化的佛教,到北宋更是蔚然成一大宗。黄庭坚生长于江西修水,那里是禅宗杨歧、黄龙两派的盛行之地。黄庭坚的母亲奉佛参禅,他自幼受到感染,并博览儒释道典籍,好学深思,深受禅宗影响。他同黄龙派第二代传人祖心禅师及其弟子死心等人关系密切,参修佛法,常以“在家僧”自称。

禅宗是中国士大夫化的佛教,到北宋更是蔚然成一大宗。黄庭坚生长于江西修水,那里是禅宗杨歧、黄龙两派的盛行之地。黄庭坚的母亲奉佛参禅,他自幼受到感染,并博览儒释道典籍,好学深思,深受禅宗影响。他同黄龙派第二代传人祖心禅师及其弟子死心等人关系密切,参修佛法,常以“在家僧”自称。经过长时期的思想抉择,他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在泗州僧伽塔写下《发愿文》,忏悔发愿,持守戒律,正式把佛教作为自己的心灵皈依。佛家《五灯会元》将黄庭坚列入黄龙派“居士”,为祖心禅师法嗣。

黄庭坚来到彭水,人烟稀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生活水平低下,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情绪非常低落。黄庭坚居住在开元寺,暮鼓晨钟,和尚诵经,坚持敬香拜佛,心情得以平静,空闲时间就到藏经阁借阅经书研读,经常与开元寺住持向圣与大师探讨佛学。向圣与大师见黄庭坚还是没有完全放下,就开导他,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黄庭坚回想以前读这段文字时感觉不深刻,今天才真正体会到它的深刻含义。

范上座,四川简阳县人,长沙释子辈,师从临济宗高僧大沩慕喆,曾游于黄龙祖心门下,与黄庭坚有同门之谊,黄庭坚在双井守孝期间与范上座相识,两人相知很深,黄庭坚称他为“奇士”,说他“闻道已久,多见前辈,道机纯熟,智虑深远”。黄庭坚早年曾拜访过圆通法透禅师,在黄龙山时又拜访晦堂禅师(黄龙祖心)、死心(悟新)禅师、惟清(灵源)禅师,向他们请教禅里,死心和惟清是晦堂禅师最得意的两个弟子,在拜访死心禅师时,死心禅师问道:“新长老死,学士死,烧作两堆灰,向甚么处相见?”黄庭坚一时答不上来,不知其意。黄庭坚在《与周元翁别纸》中说“往在双井,所见黄龙心老,盖庄子所说伯昏瞀人之流。但年已七十四五,不复肯出矣。有清、新二禅师,是心之门人,道眼明彻,自淮以北,未见此人……”。

范上座非常欣赏黄庭坚的诗词和书法,得知他到彭水后,就急于想来彭水看望他,于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九月初,从荆州出发一路云游,十月来到彭水,与黄庭坚一起研读经书,讨论禅理,创作诗词,探讨书法,汲水炼丹,参禅修行十八个月,这也是黄庭坚觉得最快乐的时光。黄庭坚在《与秦世间文思》有“九月初已得荆南关牒,僧师范判凭入黔州,然至今未到……”。在《答雍熙光禅师书》有“……二年得范道人于此,日闻所未闻,不知老之将至。”在《与周达夫》有“范公于此相从十八月,不知岁月之也……。”

范道人得知摩围洞相传为文昌帝君修炼之所,被道家视为“洞天福地”,很是向往,就邀请黄庭坚一起去摩围洞修炼。摩围洞是镶嵌在摩围山绝壁上的一个洞穴,位于云顶寺北侧约600米,洞口高约10米,宽约4.5米,分为里外两部分,外面地面平坦,顶部神龛上供奉文昌帝君塑像,里面地面较低,有约10米的通道。彭水人,宋进士魏汝功作有《摩尼洞》诗“凉洗桐阴护草堂,洞云漠漠夜珠光。何时石壁题名姓,惟见秋山草木黄。”

范道人和黄庭坚带上干粮等必备用品,来到摩围洞打坐修炼,吸收天地之精气,感受道家之灵气,黄庭坚突然悟出了以前与祖心禅师、死心道人探讨的许多问题的深刻含义,于是给死心道人写信表示感激之情,在《与死心道人》中写道“谪官在黔州,道中昼卧,觉来忽然廓尔。寻思平生被天下老和尚谩骂了多少,惟有死心道人不相背,乃是第一慈悲。”惟清禅师为了祝贺黄庭坚悟道,写诗一首表示祝贺,诗云:

“昔日对面隔千里,如今万里弥相亲。

寂寥滋味同斋粥,快活谈谐契主宾。

室内许谁参化女,眼中休去觅瞳人。

东西南北难藏处,金色头陀笑转新。”

黄庭坚向惟清禅师回诗一首表示感谢,诗云:

“石工来斫鼻端尘,无手人来斧始亲。

白牯狸奴心即佛,龙睛虎眼主中宾。

自携瓶去沽村酒,却著衫来作主人。

万里相看常对面,死心寮里有清新。”

宋代的思潮是“三教合一”, 黄庭坚吸收了佛禅心性修行的内容来改造儒学,强调把道德伦理落实、内化到心性修养上。黄庭坚在彭水比较注重于性情修养,将禅法厚植于生命实践之中,打通疑情,心中释然,追求随缘安乐,逍遥自然,放达自适,对世间荣华富贵,名利权位都视为过眼云烟。他是个忠实的信徒,但他认为重点在认识上、思想上悟道,不一定要出家,自喻为山谷道人、黔江居士、黔安居士,又号涪翁。黄庭坚感悟出的佛道思想,体现在他的书信诗词中。《蚁蝶图》“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是他反观人事无常的沉思的体现。《次韵杨明叔》“通常无一物, 学要反三隅。”句,熟练运用禅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题绎本法帖》“余尝评书,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论书》“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写便如人意。”等等,都是黄庭坚思想认识的升华,悟道形成的理论。

□王业培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