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彭水往事》连载之十三诗词创作
黄庭坚来到彭水之后,倍感政治前途渺茫,出于全身避祸和害怕累及他人,他常常闭门谢客,不参与州县公事。
中国彭水网□王业培 黄庭坚来到彭水之后,倍感政治前途渺茫,出于全身避祸和害怕累及他人,他常常闭门谢客,不参与州县公事。闲暇时间进行诗词创作、研习书法、交游讲学、耕地种植、下棋养鸟、修身养性。在彭水三年,黄庭坚很少创作诗词,他在《答从圣使君书》中说:“数年来绝不作文字,犹时时作小记序及碑刻耳……至于诗,不作也是元祜五年也。”
根据1997年12月第一次出版的郑永晓先生的《黄庭坚年谱新编》和黄君主编的《黄庭坚黔州诗文集》统计,黄庭坚在彭水三年所作诗词保存下来的诗45首、词37首。
竹枝词原是古乐府的旧腔,末有和声,源于巴东巫峡一带,当时比较流行的民歌,黄庭坚在歌罗驿欣赏到了竹枝歌舞,竹枝词曲调,多为哀怨之音,正符合他当时的心境,他写有多首竹枝词,其中,在歌罗驿写的用于巴娘演唱的两首竹枝词成为千古名句。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这两首诗表达了黄庭坚一路走来的感慨,彭水地处偏远,路途遥远,体会到李白所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受。虽然自己被贬到偏远的彭水,但这里也是黄天厚土,想来这里的人也会待自己如兄弟一样的,对于一个封建官史来说,有这种思想认识是很可贵的,体现了他宽厚博大的修养和非凡的认识。事实证明,他的认识没有错,在彭水三年,彭水的官史、学子、民众对他都很友善。
绍圣三年(公元1095年),黄庭坚作有《题苏若兰回文锦诗图》:
千诗织就回文锦, 如此阳台暮雨何?
亦有英灵苏茸手, 只无悔过窦连波。
黄庭坚这首诗取自苏惠织锦典故,寓意婉转,抒发内心深处的感慨,像苏惠那样能歌善赋的诗人现在也有呀,但没有知错能改的窦滔了,新旧党争愈演愈烈,当权者只图苟安一时,不振朝纲,自己只能永远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杨明叔是黄庭坚在彭水最得意的学生,也是难得的诗友,杨明叔经常写诗向黄庭坚请教,黄庭坚也多以其韵作诗和他。黄庭坚对杨明叔评价很高,说杨明叔的诗“格律、词意皆熏沐去其旧习……”黄庭坚《次韵杨明叔五首》之二:
通常无一物, 学要反三隅。
喜与填同本, 慎时喜自俱。
心随物作宰, 人谓我非夫。
利用兼精义, 还成到岸俘。
黄庭坚善于从儒学、禅学、道学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认为如果心随物转,物反为主,就不是一个士大丈夫的作为了,要学会举一反三。
黄庭坚在彭水与官吏的交往中,感受到他们在边远的地方为官很不容易,多数官吏也是得到民众的称赞的,黄庭坚常常有赞美他们的诗词,如《赠黔南贾使君》:
绿发将军领百蛮, 横戈得句一开颜.
少年纪下传书客, 老去空岭炯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 秋成梨枣为谁攀。
何时定作风光主, 待得征西鼓吹还。
黄庭坚赞扬贾使君是个年轻有为将军,统领苗族、土家族战士,既精通兵法,又知晓道术,是个难得的栋梁之才。通过对贾使君的赞美,来抒发他的一片爱国之心,虽然自己在边远的彭水,也没有忘记国家的统一和边患的平定,反映出诗人一种很高的情操,也是他在彭水所作诗中思想性极高的作品之一。
又如《与黔悴张茂宗》:
静居门巷似乌衣, 义采风流众所归。
别乘同来二千石, 化民曾寄十三徽。
寒香亭下方遗爱, 吏隐堂中巳息机。
暂与计司参婉画,百城官吏借光辉。
黄庭坚赞美张茂宗,虽然在这样边远的地方为官,也很认真负责,清正廉洁,善于运用礼乐教化百姓,体恤民情,看破功名利禄,不失为官史中的高人,更是为官者学习的榜样。
黄庭坚也通过写诗真实反映自己内心思想,如《滴居黔南十首》之十:
病人多梦医, 囚人多梦赦。
如何春来梦, 合眼到乡杜。
反映出黄庭坚在彭水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做梦都在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皇帝的赦免,事实上,哲宗在位,有蔡卞、章惇把持朝政,黄庭坚的梦想始终是个梦想。
《送曹黔南口号》
摩围山色醉今朝, 试问归程指斗杓。
荔子阴成棠棣爱, 竹枝歌是去思谣。
阳关一曲悲红袖, 巫峡千波怨画挠。
归去天心承雨露, 双鱼来报旧宾僚。
这是曹伯达任期届满离开彭水时,黄庭坚写的一首赠别诗。摩围山景色美丽醉人,歌女们唱着竹枝歌、阳关曲翩翩起舞,这是黄庭坚通过送别时情景的描述,对曹伯达在彭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彭水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实事,得到彭水人民的拥戴体现。也表达了黄庭坚与曹伯达真情友谊,离别之时,依依不舍。黄庭坚触景生情,彭水的朋友陆续有人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回去。最后祝福曹伯达此去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全诗将赞美、惜别和祝福等复杂感情融入其中,含蓄委婉,情真意切。
黄庭坚在彭水所作的词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黄庭坚通过描写彭水秋天阴雨连绵,遍地是水,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表现出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也没有屈服,而是笑对人生,抒发了他老当益壮,不屈命运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谒金门·示知命弟》: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黄叔达,字知命,黄庭坚的四弟,护送黄庭坚的妻子和儿子黄相来彭水相聚,兄弟相见,家人团聚,黄庭坚有感而作。这首词质朴淳厚,语短情深,充满对四弟知命的赞扬。同时也感伤叹喟,触景生情,向兄弟敞开心扉,对未来的生活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生动地展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的深挚情意,表达了兄弟情深,依依惜别之情,其中蕴涵着深深的人生沧桑之感,读来颇能引发共鸣。
《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黄庭坚通过描写摘茶人的忙碌,反映出彭水茶叶产业的兴旺,描写了彭水人制做茶叶的方法、饮茶的习俗,特别是贡茶“都濡”清明节前的茶叶,更是余味无穷,表现出了诗人具有极高的品茶鉴茶制茶水平和对彭水茶的极高评介。
以上是黄庭坚在彭水创作的部分诗词,虽然不能代表他在彭水的全部诗词内容,更不能代表他一生的诗词创作,但能够反映出他在彭水诗词创作的水平和发展变化。黄庭坚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自成一体,早在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苏东坡在《送杨孟容》诗自注中就指出了黄庭坚诗的特色:“题材求新颖宽泛,思致求深刻老成,意家求奥峭反常,题旨求复指多义,体式求深朴拙简劲,布局求实兀跳跃,语词求精警洗炼,音律求拗涩变通。”黄庭坚的词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而负盛名,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黄九尔即指黄庭坚,黄庭坚在彭水的诗词,充分展现了语言精炼,说理清楚,用典恰当,寓意深刻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坚实地奠定了他的诗歌水平能与苏东坡并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