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彭水地名故事|鹿 鸣

发布时间:2020-12-3009:55:19
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影。《诗经》是中国人诗与远方精神追求的历史记忆。有一个乡镇地名从《诗经》命名,从原本充满市井气息的名称,变成了令人浮想联翩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今天的地名故事,我们一起走进鹿鸣。

中国彭水网(□任永松)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影。《诗经》是中国人诗与远方精神追求的历史记忆。有一个乡镇地名从《诗经》命名,从原本充满市井气息的名称,变成了令人浮想联翩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今天的地名故事,我们一起走进鹿鸣。


地名来历

《彭水县志(康熙本)》记载彭水有26个村,其中北路有牛屵村。《彭水县志(同治本)》:“牛屵铺场在鹿鸣乡 以二五八为市期。” 说明鹿鸣地名的形成大约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十天赶三场,也说明了当时此地的繁华。自鹿鸣作为乡的地名使用后,延续使用至今。


文化桥头堡

明代彭水邮传有19个铺,其中有牛屵铺;清康熙年间彭水设立县门、梓橦、木棕、牛屵四铺递送公文。《彭水县志(同治本)》记载牛屵铺是当时的10铺之一。《彭水县志(光绪本)》记载的铺塘也有牛屵铺。

1821年(道光元年),酉阳州设立考棚,四川学政开始两年一次到酉阳州主持科举考试。从成都到酉阳州,学政在彭水经历三尖战两宿站,牛屵铺是学政进入酉阳州的第一个宿站。其时,彭水设有4书院5义学,牛屵铺万天宫设有敦厚义学;彭水当时有四个公馆,分别是设有牛屵公馆、白溪公馆、保家楼公馆、郁山公馆。

此后,张之洞、陶澍等一大批清代四川学政教育名家由牛屵铺进出酉阳州时在此住宿,极大的拓宽了此地人们的视野和文化氛围,因而成为“文化桥头堡”。


地名之变

乡镇地名以驻地命名是地名的一个传统。鹿鸣不是以驻地命名,而是被寄予期望而雅化的地名。《诗经·小雅·鹿鸣》是一首宴会诗。科举时代有“鹿鸣宴”制度。乡举考试后,州县长官宴请得中举子或放榜次日,宴主考、执事人员及新举人,歌《诗·小雅·鹿鸣》,作魁星舞,故名。清代更是建立了“从赴鹿鸣宴”制度。

估计,牛屵铺改为鹿鸣的原因可能作为接待学政的桥头堡是地名不雅由地方官员改名,或由路过此地的学政改名。改名也体现了彭水人尤其是鹿鸣人对文化的追求。


万年孔

万年孔面积125000平方米,深220米,底部地下水流量0.3立方米/秒,是彭水县境内最大的地下水源。万年孔一名,形象生动的说明了水源的充沛。“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今天因万年孔而得名的村,却被简单割裂为“万年村”,这是地名使用上的一个遗憾。

一家饮用水生产企业利用万年孔的水源配送天然泉水,生产地标注的是鹿鸣乡万年村。这很难让消费者建立起万年村和优质水源的关系。如果生产地标注为“万年孔”,那么消费者就会明白优质水源的来历,更加相信水质的优良。


王月亮

王月亮是一个淹没于荒烟蔓草间的传奇人物。《彭水县志(1998年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鹿鸣乡乡民王月亮控告秀才盛绍元,屡讼无效,步行北京控告,偶得胜诉”。《彭水县志(康熙本)》:“(彭水)东北水路至京城九千四百里,西北陆路至京城七千五百里” 。王月亮为什么到京城控诉,从彭水到京城走了好长的时间,经历了哪些故事?今天已不得而知。《彭水县志(同治本)》:“(彭水)惟是深山老箐中,民情刁悍,好斗健讼,如梅子、校场、龙射诸堡,称难治焉”。王月亮的故事,或许正是这一推断的一个事例。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