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彭水绘就健康扶贫工笔画

彭水日报发布时间:2021-01-0510:25:52
实施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健康扶贫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中国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赵勇 张艺潇/文 县卫生健康委供图)实施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健康扶贫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彭水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按照“精准扶贫、因病施治、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完善健康扶贫保障运行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有效解决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难题。


家庭医生

群众有了健康“守门人”

 深冬时节,寒意渐浓。

 在汉葭街道青龙社区7组72岁的居民孙德涵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正在给他们一家做免费的健康体检和用药咨询服务。

 “现在政策就是好,医生到家里来做体检,方便得很。”孙德涵的妻子任远素说,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自从有了签约家庭医生,每半月医生就要上门为她测血压查血糖。

 “作为一名签约家庭医生,就是要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他们享受更加贴心的服务。”汉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任云常说,特别是生活在边远高山地区的老弱病残等特殊患者,他们都要定时不定时地上门提供健康服务。

 落实家庭医生签约,除了能及时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之外,同时,签约医生还会把联系方式留给村民,让村民有事能够第一时间联系、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孙德涵回忆说,2019年的一个晚上,老伴突发肚子疼痛,他第一时间拨通了签约家庭医生的电话。“三更半夜的,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来到了家里。”孙德涵为签约家庭医生认真负责点赞的同时,还不断地称赞这项制度的落实真是便民利民。

 据了解,针对山区群众居住偏远、农事繁忙的情况,彭水还积极推行“流动医院”上门服务,组建“签约医生+护士+公卫科医生+村医生”的医疗团队进行定点包村,让群众实现就近就医。

 汉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洪伟说,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及医疗卫生巡诊送医送药服务,让群众的事情能够第一时间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带领全院医务工作者、家庭医生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相关工作,让群众不出村不出户 ,就能得到医疗健康服务。”任洪伟说。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及医疗卫生巡诊送医送药服务,是彭水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彭水大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改革,强化县乡村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通过把设施留在基层、把资金投向基层、把人才留在基层,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就近看病、省钱又省心。

 县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孝前说,彭水创新实行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近年来,累计使用“资金池”资金5.3亿余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100%,让群众基本实现“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据了解,彭水还在全市率先实施贫困患者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综合服务,同时率先设立了健康扶贫基金,由县财政按不低于2000万元/年预拨资金,对经各项政策报销后,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足90%的部分予以补助。

 李孝前说,在下一步工作中,全县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幸福感及满意度。


医疗保障

为群众撑起“健康伞”

 龙射镇胜利社区2组村民王德均拿起蔑刀,开始准备编制筛子的竹丝。

 一根竹子,经过王德均的精心打磨,变成了一丝丝制作筛子的篾条。“我一天能做两个筛子,一年下来还是能收入10000多元。”王德均说,对于自己能够正常生活,他非常感谢医疗保障政策给他带来的保障。

 2019年5月,王德均被诊断为结肠癌,先后多次到县城医院和镇卫生院治疗。“要不是医保政策好,我这个家庭早就支撑不住了。”王德均说,2019年7月25日至8月16日,他住院共花费35000多元,通过医保报销后,自己支付了10500多元。

 “不仅医疗费用少了,卫生院的医生按时来关心我的身体。”王德均说,他的签约医生是龙射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孟,随时关心着他的饮食搭配、身体锻炼、复查检查等方面的情况。“经常嘘寒问暖,我也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医疗保障为群众撑起“健康伞”。

 近年来,彭水聚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态势,实现医疗保障精准扶贫目标。

 落实参保动态清理,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彭水在抓实贫困人口参保工作中,对疑似未参保人员进行逐一清理比对,针对新清理出来的未参保对象,及时动员其参保,确保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

 先诊疗后付费,减轻群众诊疗负担。

 彭水针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住院患者在县域内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即入院时凭有效身份证、医疗保障卡办理入院,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同时,彭水对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内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门诊、住院费用以医保结算系统为平台,全面实行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及精准脱贫“一站式”结算,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100%,全面落实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

 强化基金保障,让患者能及时就医。

 彭水县医保局及时预拨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共计1600万元,确保各医疗机构有序开展医疗服务,让患者能及时就医。同时,彭水实行“两升两降一取消”医保报销政策。严格执行重庆市医疗保险政策,在区域内区县级医院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 10%,在区域内区县级医院居民医保住院报销起付线降低 5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 50%。

 可以说,医保政策的落实,守牢了群众生命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是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路上的“定心丸”“保护伞”。让他们不再因为生病而返贫、致贫,不再因为治疗费用而怕生病、怕就医。

 县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医疗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参保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满足了广大参保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增强了参保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彭水通过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基金、精准脱贫保险等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让彭水的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


“六大抓手”

破解因病致贫难题

 彭水按照“精准扶贫、因病施治、保障基本”原则,建立完善保障运行机制,以“六大抓手”破解因病致贫难题,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紧抓基层集团化管理改革,充分实现共建共享共赢。运用“合作金融”理论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资金池”,创新建立“124”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实施基层集团化管理,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并取得显著成效。其改革工作在全国基层卫生会上交流,被评为全国10大优秀医改案例,并在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刊发。

 紧抓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了“看病难”问题。实现县乡村医疗机构“三合格”“三建好”“三达标”目标。县人民医院为二甲综合医院;县中医院为二甲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二甲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投入资金5.3亿余元,改扩建基层医疗机构40所、撤并乡卫生分院21所,乡镇卫生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彩超、DR(柯达CR)数字化影像系统全覆盖。组建36个流动医院进村入户开展送医送药服务,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100%,通过招录、派驻、定期巡诊、邻村共管等方式为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乡村医生。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紧抓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看病贵”问题。彭水在全市率先设立健康扶贫基金,对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予以补助。2015年至2020年11月,发放医疗补助资金1.39亿元,惠及贫困患者34.97万人次。贫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例9.90%、重大疾病和慢病患者门诊自付比例10.48%。

 紧抓精准签约服务管理,明显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深化大病集中救治和慢性病、常见病防治专项行动,让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对特慢病患者落实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及其他疾病实现兜底保障。

 紧抓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不断壮大基层医疗队伍。县财政每年落实不低于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已培训培养全科医生152人。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特殊人才津贴制”和“偏远乡镇特殊工资补贴制”,对基层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特殊人才津贴;偏远乡镇卫生院在完成目标考核任务后,每月给予院长、职工特殊工资补贴。加强专科人才培养,每人每年分别给予在三甲医院进修的、二级医疗医院进修的进行资金补助。

 紧抓“一站式”结算服务,切实减轻贫困患者负担。全面落实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对贫困患者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基金、精准脱贫保险等相互衔接保障机制,减轻贫困患者就医负担。


短评

健康扶贫拔“穷根”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追求。

大病不犯难,群众减负担。近年来,彭水聚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医疗保障精准扶贫目标。

精准服务,一家一户解难题。彭水在抓实贫困人口参保工作中,通过及时深入的宣传,让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

救助全覆盖,精准解难题。为了确保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彭水积极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可以说,医保政策的落实,守牢了群众生命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是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路上的“定心丸”“保护伞”,让他们不再因为生病而返贫、致贫。

健康扶贫治“穷根”。健康扶贫既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一项民心工程。彭水不断筑牢健康扶贫的根基,不让“病根”再变“穷根”。如今,彭水通过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基金、精准脱贫保险等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让群众看病心里更有底了,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

健康扶贫流动医院医生行走在边远山村。

健康扶贫流动医院正在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做心电图检查。

医务人员上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健康扶贫专家组在大垭乡免费为百姓现场诊疗。

三义乡卫生院。

贫困患者领取医疗箱。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