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退役军人罗洋:退役不退志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1-01-0711:03:58
冬日的早晨,雾气正浓。在郁山镇坪阳村2组的油茶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着栽种油茶苗。

中国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杨春燕 郭明瑞 陈宣霖)冬日的早晨,雾气正浓。在郁山镇坪阳村2组的油茶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着栽种油茶苗。

村民们在种油茶。 融媒体记者 杨春燕 摄影

“我一共流转了4亩土地给公司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平时没事的时候我们就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拿到70块的工资,每个月能收入一千多块钱,在支书的带领下,收益还是可观,我们也非常满意。”郁山镇坪阳村村民黄光琼说,以前农闲时都无事可做,现在可以到油茶种植基地干活。

黄光琼口中的支书就是坪阳村党支部书记罗洋。今年47岁的罗洋,是土生土长的郁山人。1996年,罗洋从部队退伍后,打过工,做过生意,是当地村民眼中的能人。

2010年换届选举,罗洋成为坪阳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坪阳村产业一片空白,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土地成了撂荒地。看到家乡缺少规模化的产业,群众增收途径单一,罗洋下定决心要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一个地方没有产业,群众要落后,经济也没有增长,必须要改变村里的发展现状。”罗洋说。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凭着军人敢打敢拼的劲,罗洋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最初我们发展的产业是辣椒,但是由于设施没跟上,劳务费过多,种子的成本费过高,销售渠道短缺等原因导致发展的辣椒出现了亏损。”罗洋说。

汲取辣椒产业失败的经验,罗洋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方向,由于郁山一直以来有红薯加工的历史,因此决定选择种植红薯作为新的发展项目。

郁山镇村民种植红薯有着悠久的历史,市场需求广。2016年,罗洋因地制宜,决定在本村发展红薯种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流转土地500余亩,村民除每年每亩获得100元流转土地的费用外,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的方式实现增收。

罗洋介绍,每年红薯收入两百多万斤,全部卖给郁山红薯粉生产厂家,收入在十五万元左右,除开成本后,纯利润在五万元左右。

红薯种植步入正轨之后,考虑到红薯的销售期只有短短几个月,为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罗洋想到要提升收入,必须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卖出更高的价钱。2018年,罗洋筹集资金,在村里建起了红薯粉加工厂,打造起了一条持续的红薯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余万元。

“当初那两年就仅仅是卖出去,后来我们又谋划发展从粗加工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环节,这个利润比原来单一种植红薯高得多。”罗洋说。

如今,在坪阳村不仅发展了红薯产业,同时村里还利用流转土地和套种的方式,发展起了油茶和脆红李,总面积1000余亩,带动60户农户就业增收。

目前,坪阳村村集体经济流转土地上千亩,涉及60户村民,村民户均增收在8000元以上,让以前的产业“空白村”变成了真正的“实业村”。

郁山镇坪阳村村民邓明书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村民都很信任罗书记,都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发展产业,我们年纪大了不方便出去务工,村里有了产业,我们还可以就近就业,找点零花钱。”

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2020年,村集体产业红薯粉、油茶、脆红李统一注册了商标,带动农产品走向规模化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实行电商线上线下共同销售的模式,去扩大我们的销售量,增加我们的产品收入,进一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助力群众增收。”谈及下一步的打算,罗洋信心满满的说。


分享
相关新闻>>

农家腊肉香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