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脱贫快,得靠能人带。乡村扶贫离不开有思路、有闯劲的“领头羊”—— 看三义乡“产业村长”的致富门道
时节临近立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莲花村,19个羊肚菌种植大棚沿着山势分布,村民们在大棚内外忙碌着。
据重庆日报消息 时节临近立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莲花村,19个羊肚菌种植大棚沿着山势分布,村民们在大棚内外忙碌着。
“忙完这一阵,就等着三四月份采摘羊肚菌了。”自“受邀”来到偏远的莲花村,羊肚菌种植能手侯春均就扎根在了武陵山深处,让羊肚菌种植基地一亩地产值超两万元。因为把羊肚菌“种”成了好产业,2019年10月,侯春均被三义乡党委政府聘为莲花村的“产业村长”。
三义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产业扶贫难度不小。
“群众脱贫快,得靠能人带。”三义乡驻乡扶贫工作队队长王祖勋坦言,该乡紧扣中药材、高山蔬菜经果、特色养殖等脱贫主导产业,选择懂产业、懂技术、懂市场,在相对应的村有产业基地,具备一定实力和奉献精神的产业能人担任“产业村长”,“‘产业村长’是荣誉性质,不属于村支两委实职干部,不纳入乡村干部考核,不领取报酬。”
在侯春均等几名“产业村长”的带领下,三义乡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
羊肚菌种植让村民家门口上班
已与羊肚菌打了多年交道的侯春均,对这个产业的各种门道摸得很清楚。“如果光是种植,三义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任何优势。”侯春均决定,要搞就要搞全产业链,三义羊肚菌产业才有前景。
2018年,侯春均带着资金、项目,在莲花村800多米高山上建起了羊肚菌标准化种植基地,乡里则帮助他申请扶持资金,用于补贴建设羊肚菌产业基础设施。羊肚菌种选育室、种植大棚、食品加工车间等一一落成,羊肚菌面、菌汤罐等产品研发成功,莲花村羊肚菌产业初具规模。
受聘为“产业村长”后,侯春均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不能光想着自己做大做强,还要想着怎么帮全村搞好产业,拓宽老百姓增收门路。”
为此,侯春均和乡、村干部一起谋划,将部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村民。村集体占股30%,公司占股70%,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不低于3万元。
“靠着股权合作,2019年实现了头年分红,村集体和村民股权收益3万多元。”莲花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金辉介绍,虽然2020年的分红还未结算,但肯定能超过3万元。
当然,村民的收益远不止于此。
羊肚菌从育种到采摘,需要5个月时间,这期间育种、种植、采收、烘干……各个工序都需要劳动力,包括30多名贫困人口在内的村民常年在基地务工。去年,公司给莲花村村民的劳务支出就有15万元。
1月27日,彭水三义乡莲花村,技术专员在羊肚菌种植大棚里为村民答疑解惑。重庆日报图
“现在我们两口子都围着羊肚菌转,在家门口上班了,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70岁的贫困户王胜权笑着说,他们一家还在2019年8月搬离了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木房子,搬进了位于莲花村安置点的一楼一底新房。
如今,三义乡已有260余户村民靠着羊肚菌产业链脱贫致富。侯春均又开始探索技术扶贫,从云南请来了在读博士专门帮村民用生物制剂改良土壤,并免费提供菌种,“这样,无需大棚,村民自己也能种羊肚菌,公司包销路,一同闯市场,又能给村民增加一笔新收入。”
发展中蜂养殖
村民每月有工资年底能分红
三义乡弘升村六组山坡上,90个蜂箱整齐排列。54岁的贫困户龚正文正挨个检查着蜂箱:“天冷了,蜂子没地方采蜜了,要看下每个箱子里的蜂糖够不够蜂子过冬。”
在“产业村长”王子高的帮助下,弘升村成立了彭水县宏升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发展了690群中蜂,分布在村里7个集中养殖点上。
弘升村党支部书记刘明华介绍,为了照看这690群中蜂,村里聘请了龚正文等7人为管护员,其中有4人为贫困户,每人每个月工资为1500元。
与莲花村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村民不同,王子高的重庆子高中蜂养殖有限公司承包了弘升村7个点的690群中蜂。
“每年每个点给村里150斤蜂糖,按100元一斤算就是1.5万元,靠这7个点,村里就能收入10.5万元。”王子高介绍,除此之外,7个管护员每年的工资也由自己支付。
不仅在弘升村,王子高在被聘为“产业村长”的当年,就在三义乡莲花、龙洋、弘升等村带动村民发展中蜂1800多群,年产蜂蜜两万多斤,338户贫困户受益。王子高说,目前三义乡年产蜂蜜超2万斤,产值200多万元,“按照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可以分50%,那么338户就可以分到100多万元,平均每户有两三千元。”
而在弘升村,村集体收入的约55%将分红给112户入股村民,其中贫困户有72户。
1月27日,彭水三义乡弘升村,54岁的贫困户龚正文(左一)正在检查蜂箱。重庆日报图
“每个月有工资,年底还能分红,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生活日益改善,也让龚正文在管护好中蜂养殖点的同时,想为村里做点事情,“我就去认领了个‘池长’来当,为大家管好水。”
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的弘升村自古缺水,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2020年7月,乡里投资71万元,从三义乡龙阳村1000多米高的大白岩崖壁上引来了溶洞水,解决了弘升村四、五、六组112户、264人的用水问题。
为了管好用好供水设施,村里施行“池长制”,每个“池长”管护一口蓄水池,负责蓄水池的杂物清理、设施设备维护等工作。
“当‘池长’没得一分钱收入,但能给大家做点事情我就高兴。”尽管自己管护的蓄水池容积仅为50立方米,但龚正文依然一丝不苟。
免费供苗保底回收
辣椒种植带来红火生活
午后,阳光透过天窗,洒落在重庆彭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三义乡小坝村的辣椒加工厂房里。这里红色的辣椒堆积如山,一如村民红火的生活。
辣椒堆里,张春花正和几名村民一起分拣着辣椒。
从事辣椒生产和初加工15年,张春花在彭水朗溪乡、龙塘乡、普子镇、鹿角镇、太原镇等15个乡镇发展辣椒种植基地上万亩,覆盖种植户5000多户,实现每户增收两万多元。
2019年,作为三义乡媳妇的张春花接到了三义乡党委政府的邀请,聘请她为小坝村“产业村长”,请她回乡发展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嫁到三义,我就是三义人,为家乡做点事是应该的。”当年,张春花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三义乡带动村民种植辣椒和高淀粉红薯1200余亩,“辣椒和红薯苗子都免费提供,并提供技术培训、专用肥,与村民签订保底价格回收。”
为了解决辣椒保鲜问题,张春花又在三义乡小坝村修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辣椒加工厂房,购买了6台半自动烘干设备。
在张春花帮助下,小坝村一组贫困户李绍泉2019年种了6亩辣椒,收入4万余元。2020年,尝到甜头的李绍泉种植了10亩辣椒,虽然因为天气原因受灾,但依然收入近4万元。
小坝村一组贫困户蔡胜余,则在张春花的辣椒加工厂里务工,“当炊事员,还帮着筛选辣椒,每个月收入2200到2500块钱,安逸得很。”
“只要眼睛能看得清,都可以来这里分拣辣椒;只要能走动,就可以来给辣椒打包。”张春花介绍,辣椒加工厂用工一般采取计件算工资,能做多少就发多少工资,并优先聘请贫困户,每人每天收入至少80元。
2020年,张春花的辣椒加工厂加工鲜椒680余吨,出厂干椒170余吨,产值近600万元,仅用工支出一项就超过18万元。
“乡村扶贫离不开有思路、有闯劲的产业‘领头羊’。近些年,县里给政策给扶持,聘请了许多‘产业村长’。”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介绍,从三义乡起步的“产业村长”制,如今已在彭水全县进行推广,许多像张春花这样的“产业村长”扎根农村,正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