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五丰村的变化看得见

发布时间:2021-02-0409:46:16
曾经的五丰村到处是撂荒地,田里除零星的烤烟外,就没有其他产业,仅有的农作物就是红薯、苞谷和土豆“三大坨”。村里除一条三义乡通往利川的主干道外,再无一米硬化公路。超过一半的房屋是危房,没有自来水,手机信号几乎没有……被人们戏称为“无丰村”。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之时再看五丰村,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人居环境漂亮了……是名副其实的五丰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扎实的发展基础。

中国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周青松 廖 唯 廖凯易/文  廖 唯/图)三义乡五丰村是我县最为偏远的地区之一,距离县城有110公里,也是全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曾经的五丰村到处是撂荒地,田里除零星的烤烟外,就没有其他产业,仅有的农作物就是红薯、苞谷和土豆“三大坨”。村里除一条三义乡通往利川的主干道外,再无一米硬化公路。超过一半的房屋是危房,没有自来水,手机信号几乎没有……被人们戏称为“无丰村”。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之时再看五丰村,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人居环境漂亮了……是名副其实的五丰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扎实的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之变

“蔬菜、水果、面条……”1月13日,一辆流动商品车行驶在五丰村的通畅路上,喇叭里传出的叫卖声在大山间回荡,79岁村民周朝福听到后,赶忙从家里来到流动商品车前买了两斤豆芽、两斤番茄和三斤苹果。“以前交通不方便,车都进不来,哪里还能吃到新鲜蔬菜水果哟。”周朝福感慨地说。

蜿蜓山间的通组公路。

“以前种点庄稼都需要肩挑背扛,现在产业路修到了田间地头,省时、省力更省心。”这是五丰村村民如今的共同感受。

山高坡陡谷深,交通闭塞落后,是五丰村曾经的代名词,多年来仅有一条主干道连接三义乡场镇,交通十分不便,老百姓发展产业很受限,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难以得到质的提升。三义乡在2017年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后,五丰村抓住机遇,借势而为。3年来,五丰村完成主干道10余公里的升级改造,路宽由原来的4.5米拓至6米;新建4.5米宽的村组通畅路17.5公里,形成了“一干两环”的交通体系;公路沿线配套有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厂、生猪养殖场、黑猪养殖基地等产业项目,极大地提振了老百姓发展产业的信心;新修入户路2.8公里,主干道配备78盏光伏路灯,全面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难题。

基础设施完善的不止是公路,还有饮水工程、人居环境。

漂亮的五丰村一角。

中午时分,村民刘相慧打开厨房的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开始淘米做中午饭。“以前没有自来水,一遇到天气干旱就缺水,只能到山洞里面去挑。”刘相慧说,现在蓄水池建好了,不再为缺水发愁。

“我原本住在山坡上,坡陡路窄,居住环境差,也不方便。”3组村民刘相平用手指着他原来生活的地方介绍,现在条件真的变好了,房屋是新建的,公路就在我屋后,旁边就是休闲广场,安逸!据了解,经过全面摸排、评估,五丰村一共实施人居环境改造167户,旧房专项整治46户,村民住房安全得到全面提升和保障。

2017年以来,三义乡五丰村党支部持续发挥引领作用,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新建饮水工程7处,全面解决安全用水问题;新建污水处理池,美化环境,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改造及新建配电台区2台,农网改造低压线路10公里等,真正补齐了“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短板。

产业发展之变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五丰村曾被认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产业,但如今,这里的人们将劣势转为发展优势,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写出了一篇产业发展的“大文章”,这离不开市审计局先后选派两人到五丰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两人分别是张光文和马林。

中药材瓜蒌基地。

2017年,张光文来到五丰村后,他分析后得出结论:产业不兴旺,是造成村里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10月底,张光文驻村不到两个月,五丰村“三短两长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出炉。他带头起草了《五丰村“三变”改革方案》及8个配套文件,多次召开院坝会,征求村民建议和意见。同时,耐心细致给村民讲解什么是“三权”分离和“三变”改革,在党员和村干部的示范带领下,五丰村按照土地流转并入股、村集体和村民资金入股和劳动力入股等方式,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村集体资金入股30万元、村民资金入股26.4万余元,土地入股573亩,126名村民变身为“股民”。

2019年1月26日,五丰村首次开分红大会,村民尝到了发展产业的甜头:瓜蒌、玄参带动126户股民包括全村81户贫困户增收,56户村民在产业基地务工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收10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

现在,五丰村拥有300亩瓜蒌、103亩玄参、150亩苍术和230亩黄精。

1月13日,五丰村第一书记马林来到兰显伟的养猪场,了解最近的生猪养殖情况。当初,也是因为马林的一个电话让兰显伟有了返乡养殖生猪的信心。

五丰村为什么决定发展生猪养殖?马林的话为什么能让在外务工10多年的兰显伟回乡创业?

10多年前,兰显伟一直在浙江跑运输,也挣了一些积蓄,随着年纪增大,他之前也想回家做点事情,但由于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想发展产业做不了。

兰显伟在生猪养殖场忙碌。

2019年10月,重庆市审计局派马林到三义乡五丰村担任第一书记,接替张光文的工作。

马林说,他到村后,立即对全村进行了走访,村民们倒是不缺吃穿,就是挣不到“活钱”是群众说得最多的话,他们口中的“活钱”,指的是找不到致富之路。

五丰村山高坡陡、资源禀赋差,只能种植传统的“三大坨”——红薯、苞谷、土豆。产业成了村子发展的短板,靠什么致富成为一大难题。

经过一个月的走访,马林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将五丰村劳动力、土地、气候等生产要素进行提炼,发现村里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发展生猪养殖。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用两个月的时间,建好了可容纳600头仔猪的小规模养殖场,并联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他们搞起了生猪“代养”。琪金集团免费把仔猪交给大户和贫困户养殖,并按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定好保底价,让当地群众没有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马林还通过重庆市审计局联系了重庆市畜牧业协会和重庆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的专家上门传授养殖技术,解决了技术问题。就这样,五丰村的生猪养殖产业开始起步了。

马林介绍,生猪养殖模式除了“代养”和大户养殖外,还有通过村集体与养殖大户按照一定比例出资金合作,来示范带动全村的生猪养殖发展,同时让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养殖场的经营管理由养殖大户负责。兰显伟就是其中一个与村集体合作养殖生猪的大户。

兰显伟所负责的养殖场去年出栏生猪250头,卖了70多万,目前存栏有300多头。兰显伟说,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个月基本上都有生猪出栏,到明年存栏量将达到800头,产值将实现300多万元。同时还吸纳了5户贫困户以资金形式入股,成了“股东”。

经过不到一年的发展,村集体和农户共新增生猪养殖场6个,生猪养殖规模从400头增加到3000头,还与龙头企业签订了5000头的包销协议。同时,还开发了琪金五丰腊味系列食品,“五丰村土猪肉”作为一个品牌进入了重庆主城的扶贫超市,仅半年销售收入就达30万元。

生猪养殖产业,这让秦中海从贫困户变成了收入上百万元的致富带头人……

丰收的喜悦。

如今的五丰村,中药材、生猪等产业替代了红薯、苞谷和土豆“三大坨”,变成村民兜里的“活钱”,五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曾经的“0”元到现在的200万元,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小康路。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