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三社” 服务“三农”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春耕春播时节,太原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姚芝容又忙碌了起来。
中国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李亚军) 春耕春播时节,太原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姚芝容又忙碌了起来。
“这段时间大家都开始春耕备耕,农户对肥料、种子、农资农具的需求较大,我们要做好供应工作。”姚芝容说,为了不耽搁村民春耕备耕,方便村民采买农资,合作社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真正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了农资配送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彭水稳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着力基层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农资配送、种养殖技术、统防统治、机耕机收、农产品收购等方面有机融合,同时主动协调在彭金融机构与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形成了“三社”的有机统一,逐步建立完善“植根农业、服务三农”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夯实“三社”融合发展基础。按“政府主导、供销主办、股份制形式、市场化方式”原则,恢复重建乡镇(街道)供销合作社39个,全面开展为农经营服务,实现乡镇供销为农服务全覆盖。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以乡镇(街道)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建成6个土样检测室、5个庄稼医院、24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9个废弃农膜回收站,开展农资配送、农作物机耕机收、废弃农膜回收等工作,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0万多亩、回收废弃农膜699吨,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签约服务合作经济组织240家,其中合作社220家,占全县合作社总量的20%以上。
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打牢农业产业发展根基。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农业市场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领发展农民合作社72个,系统累计指导发展农民合作社1026个、消除“空白村”13个,培育县级示范社16个、市级示范社6个、国家级示范社2个,实现贫困村100%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基层社与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股权、生产、销售、服务等方式进行融合,形成利益链接。
强化合作经济组织与金融部门的融合发展,缓解融资难题。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建成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工作站,主动对接市农信公司和协调在彭金融机构,特别是与重庆彭水民泰村镇银行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160家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融资贷款5595万元。
强化供销流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流通网络作用。规范建设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村村旺”电商服务站等流通服务网点,形成完善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流通网络体系,各类经营网点常年保持在700个以上,每年配送农资近3万吨,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