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时政>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时政

以榜样力量 接续奋斗

发布时间:2021-04-2310:11:05彭水任鱼萍彭水任鱼萍
以榜样力量 接续奋斗

中国彭水网

县委组织部:抓好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组织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组织工作全局,抓好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彭水自治县“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着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被中央组织部选编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案例。

发挥组织优势,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五个基本”要求,持续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7年7月以来,“一支一策”整顿转化8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深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办法,调整优化党组织书记60名,聚焦精准脱贫,每年对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培训,着力提升履职能力。实施村级后备力量“雏鹰”计划,动态回引本土人才260名,采取组织选拔、社会公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000名,确保每个村至少有2名后备干部。严格落实党员发展3年规划,坚持发展党员向农村倾斜,全县发展农村党员464名。每年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专职干部和本土人才中招录、招聘乡镇工作人员,激发村干部工作内生动力。

发挥政治优势,确保尽锐出战、战之必胜。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出台《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办法(试行)》,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主战场。2017年7月以来,从脱贫一线提拔重用领导干部60人、晋升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上130人。按照精准选派、尽锐出战要求,累计选派1584名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严格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强化干部扶贫培训,制定实施《彭水自治县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提升县乡村各级干部脱贫攻坚能力,共举办39期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培训17449人次。

发挥智力优势,汇聚攻坚强大合力。出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彭水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积极参与“重庆英才大会”“百万英才兴重庆”“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等引才活动。2017年7月以来,全县引进紧缺专业人才174名,接收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191名,引导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认真做好干部挂职选派工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互派党政干部挂职13人,村(社区)干部挂职20人,专技人才交流255人。制定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方案,全县80%以上村干部带头入股或直接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消除“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0万元,其中11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县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5%。

                     (县委组织部供稿)

彭水自治县2020年扶贫驻村工作队专题培训。县委组织部供图。


双龙乡马岭村党支部:党建引领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双龙乡马岭村村民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民生扶贫项目,着力发展柑桔产业,带领全村脱贫增收,贫困群众获得感认可度进一步增强。

马岭村村民委积极探索“服务推动脱贫、产业带动脱贫”两大党建引领品牌,解决贫困群众公益性岗位28名,规划建设1000亩优质柑桔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据了解,马岭村始终把不断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脱贫攻坚以来,累计完成易地搬迁28户122人;危旧房改造277户;建成人行便道5.01公里;硬化公路28.382公里;村民小组通畅率达100%;新建27口水池,解决1200人安全饮水。

近年来,产业扶贫、集体经济成为马岭村脱贫的助推器,以村级公司彭水县春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经营超市、住宿、农村电商,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4余万元。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与彭水县果然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入股、转移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种植400亩优新柑桔示范园,带动6户群众种植柑桔、糯玉米、西瓜、中药材等150亩。

马岭村还大力实施教育扶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15年至今,组织召开大小村民会议60余场次,现场技术培训19次,参会群众400余人次。

同时,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洁村庄提升行动,全村通过评选“最美家庭”、“整洁庭院”等讲文明、树新风评选活动,以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群众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能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015年以来,选派1个驻村工作队、26名帮扶干部到马岭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三在村”和帮扶责任人“八个一”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规划增收项目,通过社保兜底、转移就业、发展产业等方式,带领马岭村126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6以来,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5万元、到户产业补助14.24余万元,马岭村脱贫成效显著。

                    (融媒体记者 杨春燕)

双龙乡马岭村柑桔基地。    通讯员  龙维强   摄影



县交通局:深入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

县交通局主要承担全县城乡公共客运交通及公路、水路交通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等工作,负责协调、服务地方民航、铁路、邮政、乌江航道、高速路等建设。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交通局高站位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带头担当作为,认真践行“要想富、先修路”理念,攻坚克难、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积极打造彭水“五铁八高速一江一机场”“五横五纵”交通格局,深入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近年来,县交通局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国家荣誉3个,荣获重庆市交通系统先进单位、重庆五一劳动奖状等市级荣誉40余个,2020年被县委、县政府记集体三等功。

同时,县交通局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交通的出行需求作为不懈追求,坚定不移执行各级决策部署,从全局谋划交通脱贫攻坚工作,建强组织领导体系,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方案,制订《“四好农村路”建设规划》,建立交通脱贫攻坚项目库,全力为民畅通致富通道。

截至2020年底,彭水逐渐形成了“40分钟重庆主城、1小时周边、1.5小时县域”的交通格局,全县铁路里程68.00公里,水路通航总里程320.70公里,公路里程8232.52公里(列全市第三),公路路网密度211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和小组通达率、贫困村通畅率和农客投放率均达100%,城乡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村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县交通局坚持以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凝聚工作合力,深入开展交通脱贫专题宣传,被国家级和市级媒体报道300余次,营造良好的氛围。安排专项工作组,完成2个深度贫困乡和115个贫困村交通扶贫工作任务。派出驻村干部35名,对7个乡镇14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落实帮扶责任人75人,与385个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战疫情、战复工不辱使命。

               (融媒体记者 杨春燕)

一辆轿车行驶在润溪乡樱桃井村乡村公路上。    融媒体记者  甘勋乐  摄影



朗溪乡朗溪村党支部:切实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朗溪乡朗溪村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行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建卡贫困户194户789人已全面脱贫。

为了强化组织建设,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朗溪村成立以驻村领导为组长,包片干部、村组干部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队,有效整合力量,集中攻坚。全面吸引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加入到脱贫攻坚的队伍,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先锋带头作用。

朗溪村坚持把扶贫与扶智(志)相结合,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实用技术、就业务工指导等培训12次580余人次,制作宣传标语、横幅30余幅,不断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知程度,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促进贫困对象增强自身发展动力。  

同时,做大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优化农业种植产业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和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种植业。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目标。实施种养殖技能培训6期530余人次,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养殖生产基地。2020年朗溪村养殖生猪380头、土鸡1500只、山羊200只、肉牛160头。带领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种植核桃1008亩,涉及总户数108户425人,其中贫困户37户127人。常年发展林下种植黄豆300亩、红薯400亩,群众户均增收1500元;新建肉牛养殖场,养殖场年出栏60头左右,年收入48万元左右,年均回收农户的秸秆150余吨,涉及农户40余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8户,户均增收1500元。  

朗溪村还整合资金,集中补短,全面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交通方面,以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级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现有通畅公路24公里、产业路3.1公里;在饮水方面,修建人畜饮水项目26个,全面解决764户建卡贫困户饮水困难,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在电力方面,升级改造农网用电,新增变压器2台,满足了群众用电需要。

               (融媒体记者 杨丽媛)

朗溪乡朗溪村核桃基地。      通讯员  刘福云   摄影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