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文艺频道>彭水文学>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文艺频道>彭水文学

又过端午

发布时间:2021-06-0709:21:39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前后,城市的大街小巷总是飘着粽子的香气,那样清幽、那样沁人心脾。其实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浓郁粘稠的粽子情结。美食有时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还是贯穿岁月的情脉:绵延悠长,岁岁年年。

重庆彭水网◆佚 名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前后,城市的大街小巷总是飘着粽子的香气,那样清幽、那样沁人心脾。其实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浓郁粘稠的粽子情结。美食有时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还是贯穿岁月的情脉:绵延悠长,岁岁年年。

记得小时候,那时物质生活不是很丰裕,只有节日才能变换一下饮食的色彩。每年的端午节,小孩子们兴高采烈,除了能吃上红皮的煮鸡蛋、淡青色的煮鸭蛋和白白胖胖的鹅蛋,还能吃上香甜的粽子。

每当粽子节来临,是女人们忙碌的时候,我记得奶奶和妈妈总是乐此不疲,她们先是从市场上买来芦苇叶(粽子叶的一种),把叶子洗净放在锅里煮一会儿,然后又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上好精致的白糯米和金色的大黄米分别用水淘干净了再放在水里泡上一段时辰,另外还准备大红枣和花生,一起把它们洗净备用。

奶奶做灶间的活儿不在话下,是当地包粽子的能工巧匠,她会包三角的粽子,也会包四棱的粽子,街坊邻居经常有人讨教,妈妈在她多年耳濡目染下也成了包粽子的好手。过端午节,她们不仅为自己家包粽子,有时还帮着亲戚邻居们包。现在想起当年她们婆媳喜气洋洋包粽子的情形还是很温馨。

我特别喜欢当年蒸粽子时家里弥散的那种温馨的袅袅的氤氲,其中芦苇叶的清雅透着山川河流的气息;糯米、大黄米的米香是来自田野的芬芳,有时打开蒸锅,轻轻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一层层的芦苇叶,看到里面点缀着红枣和花生的晶莹剔透的糯米粽子和金黄耀眼的黄米粽子,感觉是那样赏心悦目,而吃上一口更是柔软爽滑、唇齿留香。

端午节除了是个美食节,其实也承载着民俗文化,如“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是让人喜闻乐见的关于粽子的谜语,而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更是很多,大多与屈原有关,忧伤悲切,但宋朝苏轼的“浣溪沙“表现出另外一种缠绵:“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民间还喜欢把艾叶桃枝挂在门窗上,说是避邪,至今流传;而年轻人喜欢香囊荷包戴身上,是一种风雅;孩子们呢,喜欢手脚绑上五彩线,说是避免虫蛇叮咬,不管大家乐衷哪样,但有一点是共识的:那就是香甜粽子打造了端午节的盛宴,它不可缺席,它是人们节日里的至尊至爱。


分享
相关新闻>>

奶奶的香囊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