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秀美幸福新双龙——访双龙乡党委书记何英杰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近年来,双龙乡着力抓实生态产业发展,让群众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今后五年,双龙乡如何围绕全县“三四六”工作思路,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重庆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任 会 赵 琴)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近年来,双龙乡着力抓实生态产业发展,让群众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今后五年,双龙乡如何围绕全县“三四六”工作思路,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就此专访了双龙乡党委书记何英杰。
记者:双龙乡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是什么?
何英杰:今后五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双龙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捍卫“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紧扣县委、县政府“三四六”工作思路,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勇毅前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一个底线”,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建设”,精心打造水稻、柑桔、木耳“三个园区”,努力实现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高颜值乡村、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四个突破”,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奋力谱写双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力建设“和谐、秀美、幸福”新双龙。
记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力实现乡村振兴才是目标。如何聚焦功能定位,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何英杰:双龙乡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以特色产业、观光体验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打造“稻鱼恋”“九黎橙”“晨龙山”等特色品牌,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总方针,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根本,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建设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双龙乡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何英杰: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事业发展主动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定水稻、柑桔、木耳等现有产业规模,进一步优化产业管理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益贫带贫能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利用现有科技人才,采取传帮带,培养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的“土专家”“田秀才”。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法治德治自治”作用,建立健全农村自治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升基层组织管理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切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推动鹿角乌江大桥建设,积极争取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落公路及入户路,进一步畅通出行条件,扎实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开展美丽村庄和美丽庭院评选表彰。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让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