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文”的特色,把民族文化作为全县发展重要元素
彭水获全市一县一策“个性化”政策支持
2月24日,记者从县乡村振兴局获悉,彭水获全市 “一县一策”“个性化”政策支持,将重点为我县量身制定帮扶政策,全力推动跨越式发展,确保其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重庆彭水网 (融媒体记者 唐 源)2月24日,记者从县乡村振兴局获悉,彭水获全市 “一县一策”“个性化”政策支持,将重点为我县量身制定帮扶政策,全力推动跨越式发展,确保其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据了解,此次全市 “一县一策”“个性化”政策支持的区县共有城口、巫溪、酉阳和彭水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下简称“四个重点县”)。这“四个重点县” 曾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的4个重度贫困县,也是全市最后一批摘掉“贫困帽”的区县,其分别位于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弱,也是全市“十四五”时期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难点地区。为了贯彻落实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全市根据每个重点县的个性特点以及资源优势,采取“一县一策”方式,分别为其量身制定政策支持方案,通过精准实施,推进4个重点县换挡提速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一县一策”主要包括发展路径、套餐政策、配套项目三个方面。在发展路径上,根据“四个重点县”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彭水是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发展思路则突出“文”的特色,把民族文化作为全县发展重要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乡村建设、风貌改造、旅游产业、农业产业之中。
在套餐政策方面,全市共制定7个方面共84条帮扶政策。这些政策根据“四个重点县”不同特点、不同项目、不同需求,形成强度不同、周期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政策套餐。其中针对彭水面积较大,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在转移支付、债券额度、医疗卫生、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应较大。
最后在配套项目方面,全市为“四个重点县”敲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屏障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公共服务、资源要素保障六个方面169个项目,其中彭水占了40个。每个项目均明确建设年限、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和支持单位,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此外,全市还将在“四个重点县”强化领导帮扶机制、充实帮扶单位力量、加强财力、用地、人才支持,用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四个重点县”的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