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山东聊城支农专家

为彭水乡村产业振兴“把脉问诊”

发布时间:2022-03-2914:38:37彭水任鱼萍

重庆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任 会  廖 唯)今年入春以来,山东聊城到彭水支农的12名农技专家们第一时间深入彭水的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群众开展春耕生产。他们通过现场调研、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引进产业等方式,指导当地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提高种养水平,增强农民致富能力,为彭水乡村产业振兴“把脉问诊”。

支农专家王学娜(左一)指导村民覆膜。                          融媒体记者  任 会  摄影

3月22日,和煦春风,万物蓬勃,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上午10点,在润溪乡白果坪村天冬种植基地,山东聊城支农专家王学娜和周莉正在给村民们讲解中药材天冬的种植技术。

“平整土地的时候,需要把这些大疙瘩弄得小一点儿的,整得细一点儿,土细了之后保水保肥性比较好,对后期移栽苗子有好处……”

在白果坪村天冬基地里,两位支农专家仔细察看、认真询问整土覆膜情况,现场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下午1点,专家们来到莲花寺村布福娜基地,手把手为工人讲解布福娜挂枝剪枝技术,帮助种植户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提升挂果率。

聆听着农技专家的讲解,基地管理人员张洪荣忙得不亦乐乎。

“有农技专家给我们指导,对我们当前的管理技术提出建议,并且给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对修枝、整形、除草施肥这方面,以前我们没有注意的问题,今天在专家的帮助下让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张洪荣开心地说,我们也有信心在今后的管护工作中,按照专家的指导要求,把布福娜基地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现正是春耕时节,我们来到白果坪村的天冬种植基地和莲花寺村布福娜种植基地,通过现场讲解,围绕科学种植、田间管理、田块施肥等内容,帮助群众把科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为农业生产答疑解惑,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指导,能提高天冬的移栽成活率,提高布福娜的挂果率。”山东聊城支农专家王学娜表示。

“鱼类冬季长时间不摄食,体内营养消耗很大,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所以,春季待水温上升后,要提早开食,并根据吃食鱼的数量、鱼体大小和摄食能力,在水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3月23日,在太原镇花园村2组,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农技指导员宗兆良正在给花园村支部书记姚华洋讲解春季鱼病的防治措施。

据了解,太原镇花园村的气候,水资源比较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但由于是山区地形,花园村这里的鱼塘漏水比较严重,所以养殖成本越来越高,鱼病时常发生,这也导致渔民效益低下。针对花园村的鱼塘,宗兆良提出了提升改造升级的建议。

“花园村六口鱼塘,我们规划了陆基高位池+池塘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该项目将改变鱼塘低散乱管理模式,有效推动太原镇渔业养殖向工厂化、集约化还有信息化和机械化方面发展。”宗兆良说,如果我们采用了这种养殖模式,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除了目前新规划的陆基高位池+池塘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去年,宗兆良和其他几位专家一起,成功引进了东阿黄河鲤和高唐锦鲤。

“今年我们将聊城市的地标产品,有‘江北第一辣’美誉的阳谷朝天椒引入到太原镇、润溪乡开展实验种殖,希望通过双方的协作,让产品真正在彭水落地生根。”宗兆良说。

为努力打造聊彭协作产业“升级版”,今年聊城市农业农村局选派的12名东西部协作技术指导员来到彭水,在农业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协作,助力彭水乡村产业振兴。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