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政务频道>外媒看彭水>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政务频道>外媒看彭水

西南苗乡里的卖“碳”翁

发布时间:2022-06-0810:31:44彭水陈乾敏

“二氧化碳也能卖钱?”一年前,当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白果坪村的村民第一次听到“碳汇交易”时,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烟农钱随军摇摇头问:“这不是无中生有吗?”

初夏,白果坪村的千亩烟田上云雾缭绕,55岁的钱随军忙着给烟苗施肥。不远处的田埂上,一位剃着寸头的村干部为烟农们带来了好消息:碳交易牌照即将获批,今年开始,村里将获得一笔额外的碳汇收入。“没想到这事真让他办成了。”钱随军笑了笑说道。

这名村干部叫杨丰铭,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派驻到白果坪村的第一书记。去年夏天,刚上任的他挨家挨户走访摸底当地产业情况。

彭水是全国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烟叶种植大县。新鲜烟叶采摘后需要烤制烘干,而普通烤房使用煤炭作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粉尘,不仅成本高还会影响烟叶质量。几年前,润溪乡开始对烤房的燃烧机进行改造,改造后烤房改用秸秆、稻壳、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制成的生物质燃料。

“一个烤房在烤烟季要消耗3吨标准煤,排放9吨左右二氧化碳,彭水县共有4000多座烤房,一年将产生3.6万吨二氧化碳。”杨丰铭说,使用生物质燃料后的烤房将减少约8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是一个减碳的小举动,长期从事生态环境工作的杨丰铭却“嗅”出了商机。“把减少的碳排放量拿来卖,村民不投资、不投劳便可获得一笔额外收入。”杨丰铭表示。

所谓的“卖碳”,就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排量,通过碳汇交易,将减排指标出售给有碳排放需求的企业。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碳汇交易也逐渐扩大至更多产业。

“碳汇这个概念很抽象,村民们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杨丰铭回忆,刚开始推行碳汇交易时,大家对这一项目存在很大疑虑。

那时,杨丰铭常常往返于主城和彭水之间,一边多方讲解碳汇交易知识,一边推进碳汇交易的各项事宜。在杨丰铭的不懈努力下,白果坪村集体公司联合彭水县烟草公司引入资本和技术方共同成立了九黎低碳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作为碳交易主体。

碳汇交易的八成收益归公司所有,其中白果坪村作为大股东则享有最大收益;其余两成归彭水县烟草公司所有,而这部分收益彭水县烟草公司将以乡村补助津贴的方式全部下发给烟农。

“若彭水县4000多座烤房全部完成改造,每年可减少3万多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碳汇交易将产生每年90万元的经济效益。”杨丰铭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汇交易让润溪乡的美丽生态变成‘真金白银’。”润溪乡乡长皮小坤说,碳汇资源的开发无风险、无污染、可持续,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让村民稳定增收。

白果坪村委办公室里,刚从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返回的杨丰铭电话响个不停。“我现在正在对接几家企业。下一步我们想在白果坪村建设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并尝试将碳汇收益期货化。”杨丰铭说,未来白果坪村能够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双丰收”。

(新华社记者    李晓婷)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