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双龙乡龟池村:提升大米品质 打造生态品牌

发布时间:2022-12-0714:08:59彭水编辑

重庆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冉江陵 杨丽媛)12月5日,在彭水龟池大米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全自动的机械设备脱粒、挑选、装袋一气呵成,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近年来,双龙乡龟池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积极探索,注册成立彭水县耀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推行“稻鱼共生”种植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打造生态品牌,让彭水龟池大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完善设施设备

实现机械生产

“你们看,这是我们今年新购进的大型烘干机和全自动包装机,都已经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龟池村党支部书记张燕现场一边操作机器设备一边介绍。

记者看到,脱粒的大米放进全自动包装机器中,不一会儿,就包装好了十几袋大米,其中有米砖、袋装、盒装,规格多样,包装精美。

龟池村因阡陌的稻田和纵横的沟渠形似金龟而得名,出产的稻米清香可口,自古以来享有龟池贡米的美誉,于2013年注册国家地理商标“彭水龟池大米”。

2018年,龟池村成立彭水县耀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亩,用于种植生态大米“稻鱼恋”。“稻鱼恋”以特色种养为纽带,通过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鱼共生”模式,打造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链。

2019年,龟池村建设稻鱼示范养殖基地、彭水龟池大米加工厂,公司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优龟池大米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双赢。

张燕介绍:“这几年,我们的大米效益还不错,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机械设施设备的缺乏,导致劳动力成本比较高。” 

如何完善设施设备,实现全自动生产?这是加工厂亟需解决的问题。

今年,彭水县耀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改进设备,增加流水线,实现大米采收、烘干、包装全自动化。

统一生产模式

村民积极性高

双龙乡辖区水资源丰富,稻田分布多,特别是龟池村稻谷的种植历史长,龟池大米曾经畅销县内外。

近年来,公司秉承服务村民、促进发展的宗旨,以提升“彭水龟池大米”品质为目标,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目的。在打造龟池大米品牌的同时,也带动周围群众种植水稻,通过统一肥料、统一品种、统一回收,打造标准化生产模式。

张燕介绍:“通过推广科学、生态的农作方式,公司提供种子、技术,还包回收,所以村里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非常高。”

记者了解到,今年龟池村种植大米2000余亩,其中公司种植100亩,村民种植1900余亩。与去年村民种植1500余亩相比,种植规模扩大了400亩。

1组村民刘文昌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今年他家种植了110亩大米。他告诉记者:“公司把种子、技术都包了,我们老百姓只需要种就是了,大米收成之后,销售方面也没有后顾之忧,肯定要多种点。”

“村民种植的大米,只要是和公司一样的品种,可以选择卖给其他地方,也可以选择卖给公司,村民自由选择。”张燕说,今年公司收购了50万斤稻谷,比去年增加了10万斤。

打造生态品牌

助力村民增收

“你们要是早些时候来,还能看到田野里,水稻秧苗抽穗扬花、满眼绿色。拨开水稻,还能看见一条条鱼儿正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张燕说。

记者了解到,“稻鱼共生”方式没有农药化肥的投放,水稻与鱼共享一方水域,形成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孕育而出的稻鱼米,品质绿色健康,经现磨加工,米饭清新自然、滋味绵长、软糯适中。

生态种植、品牌打造,让一样的稻田带来了不一样的效益。目前,公司共有新鲜大米30余万斤,已经销售大米11万斤,收入了50万元。

稻田养鱼模式的发展也带动龟池村200余户农户种植稻米增收,助力当地100余人务工。

张燕介绍:“公司根据需要聘请村民务工,平时一天有5-7人务工,农忙时节有30-40人务工,今年共支出务工工资20余万元。”

张碧翠是公司务工人员之一,平时空闲时间就在公司大米基地负责栽种、施肥。她说:“我们在这里务工一天100元,在这里上班主要是离家近,可以照顾到家里,自己也有一份收入。”

“看到村里老百姓逐年增收,我们也高兴。”张燕介绍,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带动当地村民种植水稻,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农业”的现代模式,推动农产品品牌化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