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大同镇:甘蓝喜丰收 村民收获忙

发布时间:2022-12-0911:20:36彭水任鱼萍
12月6日,在海拔1200多米的大同镇大厂社区5组,虽然天气寒冷,但蔬菜基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随处可见村民们砍菜、搬运、装车的忙碌身影。

重庆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张影 谢云芳)12月6日,在海拔1200多米的大同镇大厂社区5组,虽然天气寒冷,但蔬菜基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随处可见村民们砍菜、搬运、装车的忙碌身影。

近年来,大同镇利用高山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高山蔬菜成了大同镇的主导产业,带动村民种植高山蔬菜3000余亩,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因地制宜种植高山蔬菜

去年,原本在外打工的大厂社区5组村民赵进,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就决定回到家乡发展蔬菜产业,既能照顾家庭也能带动村民务工增收。

据了解,大同镇历来就有种植高山蔬菜的传统,大同镇的海拔较高,尤其适合种植甘蓝,还能够错峰上市,卖出好价钱。

“我们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蓝,种植出的高山蔬菜品质特别好,非常受市场欢迎。”赵进说,去年的市场行情好,不愁卖,所以今年继续种植了200亩甘蓝。

种植甘蓝技术也很重要,赵进一开始也没有种植甘蓝的经验,所以去年的产量不是很高,通过一年的摸索,今年的产量提高了不少。

记者看见,蔬菜基地里的甘蓝都是圆滚滚的,卖相很好。

赵进说:“要想种出来的甘蓝好吃,甘蓝的品种选择也很重要,栽种的时候,我们通过考察,最后到重庆的一家种子公司选择了口感脆甜,适合本地海拔、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

开垦荒地扩大种植规模

通过去年一年的种植,赵进尝到了种植甘蓝的甜头,又有了种植技术,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由于种植传统的庄稼挣的钱不多,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出门务工,看着大片的土地荒芜,赵进很是心痛,就想着利用起来。

于是,赵进流转撂荒地,扩大种植规模,附近的村民不仅有了流转土地的收入,也有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赵进说:“开垦撂荒地很不容易,成本高,要先用挖机挖,再用旋耕机耕地。但是这样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可以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我们现在已经打通了市场销路,在重庆的批发市场有了自己的摊位,运输也方便,直接在手机上下单,就有司机直接到基地里来拉,节省了种植户的成本。”赵进说。


村民增收日子越过越好

当天,记者在蔬菜基地看到,七八名村民正在忙着砍甘蓝、搬运、装车,动作利落、干劲十足,装满就赶紧拉到重庆批发市场。

赵进说:“我今年种植了200亩甘蓝,每亩甘蓝的产量在8000至10000斤左右,市场价格在5毛左右,每亩收入差不多在5000块钱左右,除去各项成本,一年纯收入在三四十万。甘蓝一年种植两季,一年四季地里面基本没闲着,所以用工量也很大,一年的劳务费用要开支八九万块。”

“平时我就在基地帮忙栽菜、施肥、管护,今天又来帮忙砍菜,工资是120元一天,积少成多,一年在基地都能挣到几千块钱,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我很满足。”大厂社区村民邓生英说。

以前办庄稼挣得不多,一年下来只够自己吃,近年来,大同镇大力发展高山蔬菜,高山蔬菜成为大同镇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100亩规模以上的种植户就有15家,用工量也增加了不少,吸纳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