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葭街道下塘社区
果园冬管正当时 果农冬闲变冬忙
重庆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任会)人勤地不懒,冬管正当时。寒冬时节,风中带着丝丝寒意,而汉葭街道下塘社区鹰嘴蜜桃产业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桃林中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的身影穿梭其间,手拿电动剪刀,正在对桃树进行剪枝,为来年桃树的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村民正在修剪桃树。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干活还挺暖和的,时间也过得快。”村民刘大姐告诉记者,在基地干活收入还不错,前段时间施肥抽枝100块一天,现在剪枝150块一天,每年自己在基地能挣3万多元。
鹰嘴蜜桃产业基地负责人杨仕兵介绍说,冬季管理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剪枝,修剪时一般落叶早品种先剪,老树弱树先剪,落叶迟品种、幼龄树、强壮树晚剪,雾天和早上露水未干时不剪,把枝剪好了,来年的果子会长得更好。
杨仕兵一边讲解有关技术知识,一边给大家示范。他说,目前基地冬管已经做了有一段时间了,施肥结束后就是修枝整形、清园,目前正在组织工人为桃树剪干枝,从十月份开始基地每天都有10余人在管护,劳务支出3万余元。
种植鹰嘴蜜桃多年,杨仕兵深知,要想提升产业效益,除了专业的技术指导、优良品种的选择,还离不开严格的管护,所以基地的冬季管护不但要及时,还得细致。
“管理精细化了,果品产质好了,也就不愁卖……”劳作中,村民们纷纷表示,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这里又会变成“花果山”。
家住附近的村民陈敏在鹰嘴蜜桃基地干活,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干活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找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基地基本上每个季节都需要工人,我们长期在这里做工,实现了在家门口挣工资。”
近年来,汉葭街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鼓励村民参与,下塘社区村民杨仕兵于2013年返乡试种鹰嘴蜜桃,通过3年时间的摸索总结,终于在2016年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
在种植鹰嘴蜜桃赚到第一笔钱后,杨仕兵就开始在社区一家一户的做工作,发动群众一起种植鹰嘴蜜桃。2016年,杨仕兵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鹰嘴蜜桃,农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以土地租赁、现金投资、劳务入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模式,解决了农户在发展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的问题,降低了农户参与种植的风险。
“目前,基地鹰嘴蜜桃种植共有1000余亩,涉及农户80余户。现在我们正在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在黄家镇发展了50亩,丰都县蓝天湖种植了100亩。同时,在当地还发展了另一个品种冬桃。”杨仕兵表示,预计在三年以内将规模扩大至1万亩左右,进一步方便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