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芦塘乡发展集体经济

让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22-12-3010:44:20彭水值班

重庆彭水网(通讯员 张露明 代佳佳)眼下正值冬季农闲季节,在芦塘乡乐园村却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当地群众正忙着进行红薯加工。在红薯加工厂,小小的红薯在这里实现了华丽的变身,晶莹剔透的红薯粉丝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诱人。

近两年,乐园村集体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红薯产业,由村集体经济提供薯苗,发动群众种植,并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带动全村种植红薯3000余亩,把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2022年,乐园村集体经济种植250亩红薯,带动当地35户40人在基地务工,兑付劳务工资18万元,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中药材基地。

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笔者走进鞍子岭村,酒香四溢,香气扑鼻而来,芦康酒业的工人正忙着酿酒。芦康酒业始建于2019年,是鞍子岭村的集体企业,也是全县知名集体企业,年产白酒达120吨。自2020年投产以来,连续两年以原浆酒向村民分红,累计折合现金逾25万元。鞍子岭村通过酒厂带动当地老百姓务工,创造就业岗位12个,2022年预计兑付劳务工资28.8万元。

同时,还鼓励老百姓种植糯高粱,芦康酒厂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酒厂提供高粱种子,发动群众种植,并以高于市场价1元每斤的价格进行收购,2022年兑付糯高粱收购金额达25万元,带动167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1497元。

以前的坡坪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现如今,村里通过发展特色养牛产业,招商引资,盘活村集体经济资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据了解,养牛场项目始于2020年,占地4.97亩,养殖肉牛300头,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216亩,主要用于配制牛饲料。采取“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与公司合作养殖,采取两种利益连接机制模式,即农户采取母牛认养和寄养两种模式;农户认养模式采取每户不超过3头,仔牛由公司提供,每月以每头300元计劳务费用;寄养由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买牛,寄养在养牛场,肉牛出售后,扣除饲料及人工成本后,收益全归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经营,根据国家固定投资总额按照一定比例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分红,今年实现分红3万余元。

除此之外,坡坪村村集体经济还承接了部分公司的饲养劳务,通过务工服务平台,给当地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解决了公司用工需求,实现公司和当地老百姓“双赢”,带动38人务工,实现务工增收8万元。星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也与公司签订了合同,投入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采用寄养模式,实现了5万元的分红。

多方联动,走出致富新路子

近年来,板栗村以“村社共建”和提供服务、出租场街门面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基层供销社+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增收致富机制,基层供销社组建专业化服务,成立专业服务专班,即农耕和质保于一体,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实现收益1.3万元。

同时,村集体经济与当地生姜种植户合作,村民以土地流转和仓库租赁等形式参与种植并分红,解决了32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了集体收益5万余元。

此外,还出租场街门面实现每年1.1万元收入,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仅强化了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切实强化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促进村强民富,真正让村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劳务输出,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芦塘乡还大力实施就业服务,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积极对接县内外用工单位,组织脱贫人口和带动低收入人口外出务工或就地就近就业。

在星光村,村集体经济和项目建设单位签订务工服务合同,通过务工服务平台给当地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带动星光村87人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其中脱贫人口43人,实现务工收入5.1万元;此外,乐园村村集体经济承接村内建筑工程劳务,带动21人务工,实现增收8.8万元,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未来,芦塘乡将厚植发展优势,激发发展动能,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全面激活各类要素,持续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形成“全乡整体推进、分村突显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力促进集体增实力、群众增收益、产业增效益,让当地群众享受更多的红利,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