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科技志愿者进田间:助力高山洋芋种植

发布时间:2023-01-1910:10:42彭水编辑

重庆彭水网  (作者  张影)1月11日,虽已是寒冬腊月,但在石柳乡荞竹村马铃薯科普实验基地却热闹非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培训会正在举行,以“技术讲解、现场实操”等为种植户带来一场生动形象的田间技术培训。 

“大家围过来,我给大家示范一下怎么科学种植洋芋。”科技志愿者梁家洪抓起洋芋种一边示范一边说,“洋芋种子不要插下去深了,行距要根据土壤肥力保持在90至100公分,窝距在15至20公分。”

现场,科技志愿者针对种植户栽种过程中行距、窝距、底肥施用、栽植深浅等一系列操作进行现场示范,并对种植户的提问进行详尽解答,打消部分种植户对洋芋种植的疑虑,提升了周边群众种植洋芋的信心。

梁家洪不仅是科技志愿者,他还是荞竹村5组村民,看到家乡大片土地被闲置后, 便回乡成立了“重庆市彭水县梁家堡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020年开始洋芋试验种植,通过两年的试验成功后,摸索出了高箱标准化洋芋栽植方法,今年在全乡大面积推广。

记者了解到,高箱标准化洋芋种植方法能够很好的保湿、保肥、保产,提垄的时候就放好农家肥和复合肥,后面就不再施肥,如果中途施用了尿素,叶子就会烂掉,利用这种方法,不同的品种每亩产量在2500-5000斤,比传统的栽种方法高产不少。

“目前,合作社有30余户种植洋芋,基地种植有250亩洋芋,种植了四个品种。今年免费发放2吨洋芋种子,价值一万多元,由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和订单回收,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梁家洪说。

近年来,石柳乡通过引进企业摸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特色效益农业,不仅盘活了大部分摞荒地,使产业项目基本覆盖了90%的村民,不仅促进了村民增收,更是让高海拔地区摸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荞竹村5组村民梁枫去年通过种植洋芋实现了增收,今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希望实现更大的增收。他说:“我家去年种了3亩洋芋,收入了六七千元,效益还是不错,所以今年就种了5亩多,预计可以增收一万多元。我们这里海拔1200多米,种出来的洋芋品质好,顾客喜欢,合作社以1.2-1.5元一斤回收,省心。”

石柳乡党委书记张小辉介绍:“今年石柳乡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效益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重点发展了油菜3000亩、洋芋2000亩、红薯6000亩、紫苏500亩,这些产业覆盖农户达到1500余户,户均增收预计达5000元以上。”

c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