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人勤春来早 苗乡农事忙

发布时间:2023-02-2419:36:56彭水值班

重庆彭水网(本报首席记者 赵 勇)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

走进武陵山深处,来到太原镇,这个地处高山的乡镇,气温偏低,显得还有丝丝寒冷,但是,广大村民已经开始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春耕备耕。

培育专业合作社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春节过后,热闹的山村,在一声声道别中,渐渐变得安静了下来。

站在家门口,张发明看着门前几亩地,犯起了嘀咕:“姑娘说我年纪大了,今年不要再种地了,这么好的土,荒起好可惜。”

张发明是太原镇麒麟社区8组村民,女儿女婿常年在外务工,平常就只有他一人在家。前几年,他把较远的坡地流转给合作社种了油茶,自己就近种了几块地。随着年龄的增加,犁土等重体力活干不动,在女儿的劝说下,今年,他也只种一点“菜园子”。

“以前大家为点边边角角,吵不完的架、搞不尽的嘴,争着种地。现在是茅草长到门槛脚,良田好土荒起也没人种。”张发明说,以前只求吃饱穿暖,全靠自家一亩三分地,大家都很“宝贝”土地。现在大家追求找“大钱”,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很多“活水田”没人种,都成了撂荒地。

“干不动重体力活,就到合作社做‘手上活路’, 还是耐得活。”张发明所说的合作社,是陈小波组建的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2022年,他抽空到合作社上班,帮忙除草,挣了5300多元。

2018年,当地政府引进种植大户来到太原镇,通过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3000多亩坡地种植油茶和板栗。今年,油茶、板栗进入了初挂果期。

多年的投入,终于有回报。但对于陈小波来说,却是迎来了幸福的烦恼。“结了果子,就得要更多人干活。去年干活的老年人,今年又老一岁啰,不晓得还有哪些人干得动哟。”陈小波说,在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平均年龄60多岁。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年纪太大了还是有顾虑。”陈小波说,每年他都要为坚持到基地务工的老人购买保险,让大家通过“手上活路”挣点钱,也解决了基地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农忙时节,还得到外村去请人来帮忙。”陈小波说,劳动力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但是,通过合作社运营,也解决了很多难题。“翻地、运输重体力活,合作社通过机械化的方式来解决,平常的除草、施肥等‘手上活路’就请附近村民来帮忙。”

太原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两山夹一槽的山区地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作业,导致农业投入成本高、收入低。

“地没人种,农村劳动力缺乏,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太原镇农服中心主任张春林说,太原镇在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通过引进农业公司和培育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解决地无人耕的问题,激发乡村的发展活力。

目前,太原镇共培育了种植大户18户,分别从事糯玉米、优质水稻、大豆、油菜、蔬菜、中药材的种植,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今年我们通过统一发放油料作物种子、配套发放肥料等方式,引导村民搞好粮油作物种植。”张春林说。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减少成本盘活资源

春节上班第一天,太原镇麒麟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孙和发和技术员王本成来到7组,走进辣椒种植基地,察看“山地小火车”。

小火车”在田间运输。

加满柴油,打开开关,发动机轰隆隆响了起来。看着“小火车”沿着轨道爬了一段距离,孙和发高兴地说:“这个可是个宝贝呢,马上就要运肥料和种苗了,千万要保养好哟。”

2022年,麒麟社区村集体经济流转撂荒地,打造了200亩辣椒种植基地。“种辣椒的时候,请‘马帮’用马进行二次托运,每袋就要多花费3元钱。”孙和发说,如果不解决好运输的问题,每年种植期间的农资运输和产品背下山,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弄得不好,一年投入就要打水漂,亏本。”

对此,村上在基地铺设1公里的轨道,采用无人驾驶的“小火车”进行田间运输,辣椒采收的时节,就整整节约运输成本近3万元。

“今年有了这个小火车,减少了运输成本不说,还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王本成是当地村民,他说,山区发展产业,最大的难题就是运输问题。“下种要运农资、收获要运产品,运输这个问题不解决,任何事情都很难。”

“山旮旯里发展产业,基础设施跟不上,干什么都恼火。”同样,谈起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太原镇麒麟社区6组村民甘元利深有体会。2013年,她在麒麟社区流转200亩土地种植青脆李,由于气候原因和交通不便,产业发展一直没有多大的起色,一度出现年年发展产业,年年亏损的状态。

2018年,村上交通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她再次流转1600多亩土地,打造了油茶种植基地。今年,油茶实现了初挂果。

“乡村交通变化大,对于高山高坡的产业发展,就带来更大的方便。”甘元利说,今年她的1600多亩油茶实现初挂果。“要是还像以前那样,从种植、到管理,到收成,运输全靠人力,不仅效率低误农时,硬是不敢把规模做大。”

太原镇在完善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这方面,2023年,向交通部门申报产业路17.5公里,用于农副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继续完善麒麟辣椒加工厂、区阳村大米加工厂,形成现代化标准化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就是通过不断提升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减少农业企业的投入成本,引导他们更大限度抓好农业生产,盘活土地资源。”张春林说,太原镇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沟壑纵横,水源充足,把花园村原有的河滩地改建为鱼池,发展渔业产业;在麒麟社区7组,村集体流转100余亩,发展种植辣椒。不断盘活了资源,为村民增加了增收致富门路。

基层供销社服务好

备足农资保障春耕

“你要的玉米种、肥料我带到你家里来了,麻烦回来收拾好哟。”

“好咧,马上就回来。”

在太原镇麒麟社区5组,正在地里翻土的曾凡奎接到太原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姚芝容的电话,放下锄头,沿着硬化的人行便道往家里赶去。

曾凡奎清点了数目,在合作社工人的帮助下,把农资搬进家里。“好方便嘛,肥料送到屋檐脚,走几步路就把肥料放在屋里去了。”

“要是以前才恼火,背包肥料要去赶场,一个单面就要1个小时。春耕一季,就是搬农资都要把人弄‘伤力’。”曾凡奎说,近年来,村上到处都硬化了水泥路,车子进出很方便,春耕季节一到,供销社就把所需的农资拉到家门口来,为春耕春播节省了不少的人力。

服务送到家门口,助力春耕春播。姚芝容说,近段时间,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她开始走家串户送农资。

“我去年的红薯,只长藤藤,不长头头(茎块),是囊个回事呢?”

“你用的什么肥料?”

“就是用的尿素这些咯。”

在送农资聊天的间隙,曾凡奎向姚芝容谈起了自己种植红薯的困惑。

“红薯要用硫酸钾这类肥料才坐头(长茎块),氮肥是只长藤藤。”姚芝容说,今年你就要注意,一定要买高钾复合肥。如果要种植水稻的话,我推荐用氯化钾和硫酸钾两种,氯化钾催苗,秧子长得好,但是根是软的,硫酸钾就弥补这个弱点,还促进稻穗颗粒饱满。

“嘿嘿,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肥料还不能乱用哈。”曾凡奎乐呵呵地说。

送完农资,姚芝容回到供销社仓库,继续帮忙调运挖掘机、旋耕机、配送肥料。“今年活路多哟,还有近600亩的地要用挖土机去翻,边边角角就用旋耕机。”姚芝容说。

据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陈启锋介绍,为了保障全县广大农村地区春耕春播有序开展,不误农时,县供销合作社提早谋划,提前研判,备足备齐备好了各种农资。“全县共建成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已调进各类化肥、种子、农药,能够保障产业振兴的农资供给。”

为保证全县农户能够买到高质量农资产品,县供销合作社对各乡镇供销社严格实行农资产品配送质量全程跟踪管理,积极参与农资打假工作,配合农业、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开展农资市场质量专项检查、抽查,及时向农民宣传农业政策、农资商品优惠、识别和使用常识,及时印发农业科技宣传资料,倡导农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科技兴农,促进绿色农业的顺利推进,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市场。

同时,县供销合作社要求各乡镇供销社延长营业时间、旺季送货上门、集中供肥,确保了供应的农资商品货真价实的同时,竭尽全力服务广大群众,通过优质的农资供应及服务,让群众满意。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