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经济>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经济

抓住特色 搞好发展

“产业发展会”说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610:18:41彭水值班

重庆彭水网首席记者  赵 勇)近日,在太原镇政府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产业发展会议在这里举行,参加会议的是来自太原镇4个行政村的种植、养殖大户代表,共计42人。

“大家都不要客气,今天搭建这个平台,就是请各位‘老板’唱戏,大家结合各自实际,都来说说太原镇的产业发展该怎么搞。”太原镇农服中心主任张春林介绍了会议的主题。顿时会议室里热闹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起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共同畅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共话未来美好生活。

依托好山水

养好生态鱼

“生态好,山青水绿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今年71岁的村民冉启宽率先发言。他是高桥村7组组长。2020年,他把自家2亩河滩地建成鱼塘,一年下来收入6万余元。

“我这两年养的鱼,生态好,水源好,鱼的品质高,一点都不愁销路。”冉启宽接着说:“我统计了一下,全镇养鱼的农户有10多家,很不错。区阳村的生态鱼养殖更是远近闻名,有规模、有技术、有销售市场,这个产业值得做大做强。”

冉启宽口中的生态鱼养殖,是2011年11月,太原镇区阳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引进碧水清泉渔业有限公司,发展冷水鱼养殖。

在10多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中,碧水清泉渔业有限公司按照“基地+协会+股份合作社”模式,由基地提供鱼苗、饲料和技术,农户自行养殖,自行销售,带动当地村民养殖淡水鱼。

目前,整个养殖基地占地面积150亩,共建设了鱼苗育苗室、成鱼养殖区、垂钓区等。成为了一处集观光、垂钓、住宿、游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是一处AAA级旅游景区。冷水鱼养殖,成为了太原镇一张耀眼的名片。

在会上,如何围绕生态优势、地理优势、水资源优势发展好冷水鱼养殖,有的说技术上要进一步加强,有的说选址一定要科学,有的说销路一定要有保障……

就如何依托优质的水资源搞好生态鱼养殖,张春林接过大家的话茬说:“我们在继续抓好冷水鱼养殖的同时,今年我们将打造区阳村生态渔业园、花园村锦鲤工厂化养殖基地,真正让太原镇成为‘鱼都小镇’,大家年年有鱼。”

依托设施建设

搞好特色种植

“水活的地方养鱼,水源不好的地方,还得搞种植。”油茶种植大户肖成斌接过话茬说,山旮旯搞种植,最大的问题就是难用机械化,用工成本太大。

“我的1800亩油茶,每年要付20多万元的劳务费,成本太高了。”肖成斌向大家算了一笔账:“从种植、管理到收成,特别是运输全靠人力,不仅效率低,耽误农时,硬是不敢把规模做大。”

“搞运输,山地小火车很不错。”麒麟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孙和发,借机向大家介绍了麒麟社区辣椒种植基地的情况。2022年,麒麟社区对200多亩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在辣椒采收时节,为有效解决坡地运输困难、搬运成本高的问题,合作社引进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山地小火车”,铺设1公里的轨道,采用无人驾驶的“小火车”进行田间运输。“一季辣椒采收完成,就节约了3万多元的运输成本。”

“今年,我们还建成了标准化的农产品加工厂,大家有产品需要加工储藏的,都可以提前联系,做好对接。”孙和发说,目前,投资140余万元,面积700余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厂房建设完毕,配备了两台烘干设备,一次性能烘烤辣椒、鲜笋5吨,同时,还建设了一个保鲜冻库,为大家农产品储藏带来极大的便捷。

“山旮旯里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必须得跟上。”在大家发言完后,张春林说,今年,太原镇利用沟壑纵横和水源充足的优势,把花园村原有的河滩地改建为鱼池,发展渔业产业。加大乡村产业路的建设力度,减少产业发展运输成本。“通过设施建设,不断盘活资源,为村民增加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依托美丽乡村

搞好农旅融合

“区阳河畔区阳坝,山清水秀美如画……”区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聪介绍着今年区阳村的发展规划:“主要就是围绕 ‘稻香童年’主题,打造区阳村研学微型田园综合体。”

原来,区阳村有连片的稻田450亩,主要集中在区阳坝。区阳河横贯区阳坝,水活、地平、土肥,所产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洁白、晶莹剔透,远近闻名。

2022年,区阳村依托稻米的品牌效应,在引导村民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同时,打造了五彩稻田,在田间空地上建起了凉亭,吸引游客走进田园,闻稻香、听蛙鸣、戏碧水……一时间,区阳坝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这里的人居环境干干净净,河道蜿蜒曲折,是少有的山区‘江南水乡’ 美景。”杨聪说,2021年,他初到区阳村,就被这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稻浪滚滚的田园风光所吸引。期间,他注册了“小杨驻村’抖音账号,邀请了自媒体达人来拍摄宣传,提高区阳乡村旅游知名度。

今年,区阳村围绕“五区一带”的基本构架,打造稻香童年田园综合体。

“我们围绕稻田、宴溪沟,河、田、沟、坝等自然风光,建设综合服务区、打卡互动乐园、共享农场、特色餐饮区、主题营地,让田园风光推动乡村旅游连片发展。”杨聪说。

“随着乡村游、结伴游、休闲游、体验游、生态游迅速崛起,我们的文化墙正在完善,今年田园风景更优化。”杨聪说,游客接待中心、茶歇、集散广场、停车场、卫生间、自行车租赁点、主题文化长廊、农副产品商店、研学教室、主题酒店、青旅宾馆、小型舞台逐步完善。“我们在发展好产业的同时,搞好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更好发展。”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