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大厂社区:撂荒地里种虎杖 务工增收有保障
重庆彭水网 (记者 张影 谢云芳)暮春四月,大同镇大厂社区原本撂荒的土地被重新开垦,荒芜的土地焕发出新生机,种上了致富的新产业——中药材虎杖,给村民带来就业增收的新渠道。
图为虎杖栽种现场。
4月26日,记者在大同镇大厂社区的虎杖基地看到,八九名村民正在栽种虎杖,有的挖窝、有的放苗、有的定根,大家分工合作,忙而有序,现场一派栽种的热闹场面。
“大家挖窝子的时候注意距离,行距50公分,窝距30公分,适当的密度才有利于虎杖的生长。”虎杖基地负责人刘瀚城边说边指导。
虎杖,还有一个本地人熟悉的名字叫“酸汤杆”。它是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它的全身都是宝,根可以烘干切片入药,嫩芽可以用作蔬菜凉拌或炒食,口感松脆爽口,味微酸,具有独特的怡人清香。
2021年,大同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的中药材种植企业,企业经过前期考察,发现大同镇的海拔气候、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虎杖。
“虎杖的生长环境需要海拔在400米以上,海拔高的地区更适合虎杖的生长。而大同镇的海拔有一千多米,非常适合种植虎杖。”刘瀚城说,虎杖一次种植可实现多年收益,对土壤要求不高,自身抗病力强,后续管护也轻松。
据了解,基地2021年秋季就开始在大同镇种植第一批虎杖,这一批在今年秋季将进入收获期。目前大同镇共发展虎仗种植2400亩,涉及4个村,其中撂荒地有2000亩。接下来,基地将利用好撂荒地,扩大种植规模,在大同镇和桑柘镇再种植2500亩的虎杖,继续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就近务工增收。
“我流转了52亩土地给基地种植虎仗,基地需要用工的时候,我和家属两个人都在这里务工,主要负责虎杖的栽种和管护,120元一天,中午还管一顿饭。”大厂社区4组居民赵寿果说。
除了赵寿果之外,基地还流转了231户村民的土地,根据生地和熟地不同,流转费用有所区别,平均是200元一亩。村民务工工资每天120元,基地每年的劳务支出在70多万元。
目前,基地已在大同镇建立了粗加工场,可以对虎杖进行简单的切片烘干。刘瀚城介绍,下一步,基地准备建设深加工厂,目前正在选址中,建成后将会带动更多人就近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