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综合>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综合

比学赶超 唯实争先 | 推动山区强县富民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在全县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流动现场会上,部分部门汇报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摘登

发布时间:2023-06-2909:49:03彭水黄智宇

县委组织部

不断凝聚乡村振兴组织整体合力

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高位推进,聚焦组织振兴,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不断凝聚乡村振兴组织整体合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以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为抓手,为乡村组织振兴“助力”。严格落实村(社区)干部及人选县级联审和备案管理机制,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从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向行政村全覆盖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印发《2023 年乡村组织振兴工作要点》,推动2023年组织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会同乡镇(街道)、领域部门对全县党组织进行逐一研判,对照负面清单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和重点村(社区),“一支一策”制定整顿方案并抓好督促落实。稳步推进“一中心四板块一套网格”建设,探索在“四板块”中打破原有科室对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目前网格实现了3个100%,100%建立网格党组织、100%配备专职网格员、100%对网格员培训。

以强化人才支撑为着力点,为乡村组织振兴“赋能”。制定《2023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做好驻村帮扶轮换,加强驻村干部日常管理,对驻村干部“三在村”情况进行常态化督促检查,确保驻村干部在岗在状态。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继续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管理服务保障工作,配合完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彭水科技特派团 2023年工作计划》的制定,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智力支持。

以落实组织保障为支撑,为乡村组织振兴“增效”。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公司负责人,定期对全县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调度,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村党组织“评星定级”和党建报表内容,进一步压实书记责任。围绕“六线六片”建设组织振兴示范点,着力提升沿线村(社区)党建文化氛围,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带头人队伍建设等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党建品牌,围绕体制机制建设、硬件配备等开展探索工作。

县委宣传部

不断扩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

今年以来,我县不断扩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为乡村文化建设赋能。

不断深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党的声音进万家” 为主题,组织党的二十大代表、优秀企业家等县级宣讲团成员到基层,开展“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 60 余场次,开展“苗寨龙门阵”理论微宣讲活动 600 余场次。成立县委宣讲团,奔赴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园区企业集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 111 场 次,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梦想课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共 40 余场次,切实提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

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六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我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616 场次,惠及群众 15 万余人。深化文明风尚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工作,印发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宣传资料 2 万余份。深入宣传贯彻《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印发《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1000 余册,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好习惯,引领文明好风尚。持续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和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大力推进书香、廉洁、绿色、公益等系列家庭建设。

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提档升级全县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申报 2023 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送文艺演出到基层 8 场,送戏曲进乡村 52 场,送展览、讲座、培训等流动文化 400 余场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托乡情陈列馆,组织开展展览展示、文化活动、培训服务等活动 10 余场次。

全面加强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建设。围绕全县“六线六片”示范建设工作,县委宣传部会同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已经下达 2023 年乡村文化振兴项目建设计划,计划在善感乡周家寨村、新田镇马峰社区等村(社区)打造 8 个具体示范点位,以点带面促进全县乡村文化振兴。

县委政法委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维护辖区平安稳定

今年来,县委政法委以“大平安”为统揽,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初步形成了以治理中心为依托、以综合网格为单元、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融合的全民参与治理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有力维护了辖区的平安稳定。

党建统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基层治理,推动更高水平平安彭水建设。纵深推进平安彭水建设“一把手”工程,把基层治理工作融入到大平安建设工作中,一体推进。强化基层支部建设,发挥主心骨作用,创新机制串联区域各类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聚焦能力素养,推动基层服务提质增效。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多岗位多层次的专业培训、督促指导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队伍政治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搭建平台,解决基层治理手段问题。融合视频监控、视频调度指挥、信息系统三大平台,充分发挥三级治理中心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基层智治。发挥县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统筹指挥作用,建立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通过信息集成、综合研判、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查考核等手段,实现治理方式扁平化。发挥乡镇(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协调推动作用。发挥村(社)基层治理中心靠前服务作用。进一步细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整合资源,解决基层治理力量问题。县级层面,以现有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围绕矛盾纠纷联合调处、重点人群管理、110警情分流等开展工作。乡镇(街道)层面,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平安建设、食药监、民政社保、村建国土、农服中心等资源和力量,提供“一窗受理”“一站式集成” 服务。村(社区)层面,整合村居两委、网格管理员、交通劝导员、乡贤议事厅、五老自治队、平安建设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使其参与到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法治宣传等工作中来,不断提升治理精准性、有效性。

县乡村振兴局

高质量实施“三大行动”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严格按照县委“9523”工作举措,围绕“两大目标”,高质量实施“三大行动”,做出“五有示范”。 

深化“六访六帮”,打造底线有保的示范。进一步深化“六访六帮”工作机制,抓实抓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这一核心工作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返贫致贫底线。进一步优化调整帮扶方案,充分征求乡镇街道和部门意见,结合实际,下发帮扶责任优化调整方案。抓实抓好监测帮扶、脱贫群众增收和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三项任务。

提升内生动力,打造治理有效的名片。成功创建善感乡、三义乡五丰村、芦塘乡鞍子岭村、保家镇三江村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村。在全县 290个农村(社区)全覆盖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在12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推广“院落制”。全身心打造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以六线六片为重点,实施“德润苗乡”文明实践项目、完善基层治理示范建设。组建工作专班,实时收集全县在乡村治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乡村治理工作有效提升。

突出带动功能,打造示范有样的典范。加快推进“1+3+8+2”市县两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和示范建设,科学布局“六线六片”示范带,全力创建重庆市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示范点。科学布局各重点乡镇特色产业,通过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打造可学可看和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示范线路。

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主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典型示范、共同培养协作新品牌、强化组织领导5个方面18项具体内容开展工作,在强链、固链、升级引链上下功夫。

统筹兼顾各方,实现惠民有感的标杆。注重突出示范、兼顾各方,更好落实“赛马比拼”、“惠民有感”等要求,兼顾乡镇街道策划项目落地的精准性,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广大群众的参与性,实现财政支付好、项目进度快、民众满意度高。同时,全面衔接政策宣传,着力提升群众对衔接政策的认可度。紧盯重点事项落实,着力提升群众在有效衔接的获得感。夯实衔接基础工作,着力提升群众对有关事项的知情权。 

县住房城乡建委

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

县住房城乡建委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设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方案,有力推进项目实施。制定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印发了《彭水自治县2023 年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庭院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整治重点以及实施步骤。压实各方责任,及时组织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属地乡镇(街道)召开项目建设启动会,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县属企业和乡镇(街道),做到项目有人抓,有人管。

强化质量进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及时下达项目建设计划,会同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下达 2023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计划任务,下达项目共13 个,涉及 9 个乡镇(街道)13 个村,下达资金 3430万元。高标准编制规划方案,会同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委、县乡村振兴局指导业主单位编制 2023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各有关部门评审通过。积极推进项目实施。落实人员负责项目指导,及时解决施工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项目实施。

下一步,县住房城乡建委将加强项目推进和过程管理。实行项目进度周报制度,不定期组织项目各参建单位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质量安全进行抽查检查,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加强宣传引导,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强化主体意识,引导村民自己动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局面。

县生态环境局

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我县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以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有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9.97 公顷,开展矿山损毁土地调查工作 3 次,高质量完成矿山损毁图斑数据调查核实工作。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下达郁山镇、太原镇、岩东乡等 11 个乡镇 12 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启动建设;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实行“月巡查、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完成 61 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全域卫生创建工作,将太原镇、善感乡分别纳入国家、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提升卫生乡镇覆盖率。

持续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日常指导与监管,累计检查指导乡镇 18 个、涉及 64 户,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 80%以上;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目前共回收废弃农膜 243.22 吨,肥料包装物 23.46 吨,年度任务完成率 62.02%。 

深入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创建。有序推进美丽庭院创建,下达美丽庭院示范点建设计划 11 个,总投资 2930 万元,均已启动建设。

(本版稿件由记者 李绍标  钟 建 李光泽 整理)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