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发挥文旅资源优势
重庆彭水网(记者 钟建)近段时间,天气炎热。在平均温度17℃左右的摩围山景区里,记者看到,露营基地里不少游客在此搭起帐篷,在林间围坐一起下棋、看书、聊天,享受着森林的宁静与清凉,十分惬意。
“摩围山露营基地很规范,各方面都很方便,最重要的是很凉快,上来了就不想下山了。”游客蒋灿说,听说摩围山景区风景优美,还很凉爽,趁着假期特意从垫江过来避暑,感受惬意生活。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建设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加快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接待各类游客111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9%、53.8%,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
这样的成效,离不开彭水独特的资源优势。从资源禀赋看,我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涵盖8大主类,18个亚类,8种基本类别,435处旅游资源单体。通过全县上下持续用力,现已开发并运营的A级景区有8个、乡村旅游点30余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阿依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等著名景区闻名遐迩,成为彭水旅游的闪亮名片;罗家坨苗寨、木瓯水、周家寨、佛山寨、阿依林海、凤凰花海、北斗星空等众多乡村旅游景点也深受游客青睐。
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动彭水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县文旅行业给出了答案:锚定“三大定位”,打好“文旅牌”,深入挖掘我县丰富的民族、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持续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产品升级、业态丰富,大力度打造旅游品牌,全方位进行旅游营销,吸引全球游客到“世界苗乡·养心彭水”。
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彭水将持续做靓生态旅游,始终把生态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以“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按照“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要求,统筹推进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康养乡村旅游,并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全国知名文化旅游节会品牌,提升“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国际影响力,形成步步皆景、处处宜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