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小积分”激发乡村环境治理“大能量”
芦塘乡创新乡村垃圾回收新举措,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形式,带动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形成了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小积分”释放出乡村治理的“大能量”。
垃圾不仅能卖钱,还能兑换成积分,积分又能兑换商品。
芦塘乡创新乡村垃圾回收新举措,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形式,带动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形成了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小积分”释放出乡村治理的“大能量”。
村民正在用积分兑换商品。
9月5日,板栗村居民刘成菊把家里的纸板、矿泉水瓶拿到街上的垃圾回收站出售。
一个星期存下来的纸板、矿泉水瓶,刘成菊卖了6元钱,回收站老板特意给她开了一张收据。接过钱和收据,刘成菊又乐乐呵去了下一站——芦塘乡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
“庹主任,我今天又卖了点废品,我来兑积分。”刘成菊将刚卖废品的收据和芦塘乡特意定制的垃圾分类积分卡递给了芦塘乡工作人员庹滔滔。
接过票据、积分卡,庹滔滔开始给刘成菊兑换积分。
庹滔滔介绍,村民卖10元的废品就能凭收据兑换10个积分,10个积分又能到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兑换1元钱的商品。
在芦塘乡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的货架上,摆满了肥皂、牙膏、食用油等各种群众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商品。
“嬢嬢,你有70个积分了,相当于7块钱。”兑换完积分,庹滔滔告诉刘成菊。
“那太好了,我要来选点东西回去。”得知自己有70个积分能兑换7元的商品后,刘成菊兑换了一袋价值6元的洗衣粉。
刘成菊再次将积分卡递给了庹滔滔进行消分处理,最后,提着洗衣粉满意而归。
“垃圾少了,乡村更美了。”芦塘乡环卫工人卢小燕说起积分商城给乡村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卢小燕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一份废品通过积分兑换能得到两份收入,乱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了,街道也越来越干净,大家住得也越来越舒服。
通过创建积分兑换平台,芦塘乡环境卫生治理得到了不断提升,群众环保生活意识不断提高,村民们也养成了文明清洁的生活好习惯。
芦塘乡规划建设环保办主任庹滔滔介绍,全乡已经发放积分卡500多张,产生5万多积分,兑换生活物品5000多元,回收了各种垃圾,产生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生态效益。下一步,芦塘乡还将丰富积分兑换点的物资,优化积分奖励办法,让村民们持续保持“积分”兑换热情,让“小积分”释放更大能量。
作 者:黄智宇 张茂玉 蔡 秀任会
编 辑:吴炳霖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杨元忠
总编辑:温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