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敢闯敢干 唯实争先 | 汉葭街道:为乡村开启“美颜”模式

发布时间:2023-09-2510:01:20彭水编辑

重庆彭水网 (作者  李光泽  樊栗滟)昔日的“空心村”、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短短几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了“示范村”:瓜菜蔬果丰美,乡村风光宜人。

这里是汉葭街道柏杨村,按照“头雁拉动增活力、产业驱动促发展、党建带动强治理”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战斗力、乡村发展源动力、乡村振兴凝聚力,扎实推动党建引领富农强村,让这个“落后村”改头换面,群众生活越过越殷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

引聚人才强组织

将“满盘沙”变为“一盘棋”

“嬢嬢,我看天气预报下午就要落雨,你们要注意把菜头收进去哦。”说话的是侯艳红,这个95后女孩,好像每天都上了发条,有用不完的能量。她是柏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实实在在做了,才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柏杨村位于距离彭水县城7.5公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产业滞后,抗风险能力弱。为破解乡村产业“空心化”难题,重拾乡村“人气”,柏杨村把人才组织建设摆在了第一位。

为了壮大村人才队伍,村两委坚持“党建引航、人才赋能”,建立“党建+人才数据库”,全面摸排掌握本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创业经商人士等情况,逐一建立台账并主动联系。在抓好人才建设的同时,村党委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常态化开展学习,每周召开例会,党员干部相互交流工作经验,互相检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开展班子内“赛马比拼”,找差距、补不足,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活力。

做优产业创品牌

将“多条线”织成“一张网”

“每年的菜头都不愁销路,除了新鲜菜头之外,我们加工的盐菜也很受欢迎。”村民张碧霞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打造品牌是做优产业的破题钥匙。柏杨村牢牢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着力推动党建和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一方面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优势,搭建“党建+产业”机制,科学谋划“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现有重点品牌产业“柏杨盐菜”,年产成品30余吨,产值20余万元;另一方面动员致富能人创办、领办产业,现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养殖生猪,创年收益80万余元。引进企业建设生猪养殖场,占地50余亩,年出栏量8000头,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务工,每年增加家庭纯收入3000余元,真正让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强化自治优管理

将“独角戏”变身“大合唱”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柏杨村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不断提升自治能力,“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制度顺利执行,对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积极接受广大村民监督,以“阳光村务”推进有效自治。另一方面,将“积分制”引入乡村治理,以乡风文明、美丽庭院、好人好事、自治参与等为积分项目,明确奖惩标准,每季度进行一次积分评比,对于积分靠前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村民自治的热情,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

今年,柏杨村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基层智慧治理建设,抓好投入保障、制度管理和规范运行,将行政村划为4个网格,配齐“一长三员”8 名,充分利用数字重庆一体化基层治理平台,“一对一”“面对面”常态化走访群众,实现了群众办事“少跑腿”,流量数据“多跑路”,服务“零距离”目标,现已累计为群众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事项 20余件。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