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干 唯实争先 | 帮扶资源进山区 惠民有感暖人心
在中央外办定点帮扶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保家镇东流村,每逢暑假,村里的图书室便成了孩子们的好去处。这里书香四溢,一本本崭新的图书整齐摆放在结实的书架上,乡村少年在这明亮清凉的环境里,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一起“悦”读大千世界。
乡村儿童在图书室阅读书籍。
这个乡村图书室的建设,得益于中央外办的牵线搭桥。2022年8月,这座由中央外办协调北京谛恒集团捐赠163万元修建,集科学知识和技术培训、文化活动等为一体的培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并配套多媒体培训室、多功能电子图书阅览室、村民活动室、小会议室、办公室等。在中央外办协调下,几年间,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农业出版社、重庆市外办、山东聊城高新控股等单位相继为东流村捐赠了超过90万元的爱心图书、文体用品和文化设施,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东流村,在彭水万足镇中心校和小河社区、善感乡周家寨村和石盆村、黄家镇先锋社区、鞍子镇罗家坨村、石柳乡中心校,通过与中央外办各党支部结对共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微循环打通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村民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增强了。伴随着专题学习、主题党日的开展以及企业项目和资金资源的引入,各项工作都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2015年以来,中央外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牢定点帮扶政治责任,立足外办所能、彭水所需、人民所盼,充分发挥外交外事资源优势,强化结对定点帮扶和政策支持力度,把帮扶资源引进来,让基层群众得实惠,助力彭水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展现“彭水特色”,写好“彭水答卷”。
引入公司实施项目
群众增收有新途径
一辆辆大货车在彭水县绍庆街道镇南村1组路边排起了长龙,村民们正齐心协力将一头头生猪拉上货车,现场忙而有序。
“这些猪都已过磅、打耳标,现在将装车运往重庆农投华牧屠宰场。”
“没想到我养的猪都要运到重庆去咯,‘走进’重庆各大商超,出现在城里人的餐桌上。”
天气炎热,村民们脸上浸满了汗水,手上拉猪的劲儿却一点儿也没有减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为了让生猪养殖户不愁销路,获取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在中央外办的协调下,北京本来工坊科技有限公司在彭水采购了80余万元的生猪。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定点帮扶彭水以来,中央外办在产业帮扶的方式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主动汇集资源,引入企业发展项目,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实施产业项目。积极联系部委、企业、高校引进资金资源,主动争取国家文旅、农业农村、中医药等部门赴当地指导工作,对接引入四川中药饮片公司、太极国药集团、重庆根创乡美集团与中草药种植大户深度合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争取50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项目落地彭水,打造黄家镇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地、景区联动枢纽示范地及乡村振兴拉动示范地,助推苗绣、中蜂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运营,带动当地1.6万余人创业增收。
实施旅游项目。聚焦彭水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中央外办深度挖掘当地旅游、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潜力,坚持把文旅帮扶作为主线,推动“旅游+帮扶”融合发展。商请文化和旅游部指导支持创建阿依河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该景区于2020年成功挂牌;立足总体路径辅导和规划设计帮扶,引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家队”,助力摩围山风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协调5200万元农业综合资金,支持罗家坨村、周家寨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带动20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推动腾讯集团将蚩尤九黎城景观及苗族文化元素融入游戏场景,为彭水文旅产业打造IP化、流量化的新模式。
实施宣传项目。看见彭水,读懂彭水,才能爱上彭水。中央外办协调北京谛恒集团拍摄《我和我的家乡,家在彭水》宣传片并在亚太第一卫视等媒体播出。协调刊发《重庆彭水:抓产业促振兴“接二连三”》等系列文章,深度报道当地产业振兴典型做法。协调外国驻华机构官员和媒体记者实地推广,推动在 APEC 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重庆市国庆招待会等现场开设专区,在外交外事工作窗口专题宣传彭水,并通过组织企业参加重庆“澳门周”、开展“花椒直播”等新媒体宣介等活动,助推彭水农特产“走出去”……一系列推介动作,大幅提升了彭水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擦亮“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特色品牌。
升级山区医疗和教育
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
众人拾柴火焰高。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多方力量。中央外办聚焦提升彭水山区“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积极协调帮扶资源,落实落细帮扶举措。
在医疗发展方面,中央外办对接中国红十字会在润溪乡白果坪村、保家镇东流村援建博爱家园卫生医疗项目,共计100万元;协调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向保家镇东流村赠送爱心防疫“健康包”600份,价值13万元;协调美赞臣、通用医疗等企业向当地乡镇捐赠超过400万元的药品和设备,助力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中央外办积极协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重庆市中医院与彭水中医院签订医联体建设合作协议,邀请西苑医院派出专家团队到彭水开展义诊,让彭水和周边区县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国家队”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和专业健康咨询。同时充分利用专家团队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升当地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与水平。接受义诊的居民纷纷表示,北京来的专家十分热心,认真倾听患者讲述病情,耐心解答各类咨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捐资助学、引资助教也一直是中央外办定点帮扶彭水的重要一环。中央外办主要负责同志倡议并捐资设立“博学助学金”,将在今后五年资助当地困难家庭的240名优秀学生。同时,中央外办通过举办社会力量助力彭水乡村振兴专场活动等方式,多方调动资源,协调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新加坡驻华大使馆、重庆德勤公益基金会、阳光保险等募集超过600万元资金建设鞍子小学的“知新楼”项目,使留守儿童的宿舍焕然一新;支持石柳中心校、彭水特教学校等购买升级教学设备,让学生们在窗明几净的环境里学习文化知识;打造东流小学的“智慧教室”和“云上课堂”,让山里的孩子足不出村即能“看见更多可能”;向彭水中学 50 名学生发放21万元奖、助学金,帮助和激励他们在求知道路上奋勇拼搏;为十余所小学分发超过2000份“爱心包裹”,为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供充足“装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帮扶举措,快乐了孩子,温暖了家人,切切实实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
注入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输血”更要“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仪容仪表大方得体、待人接客有礼有序、茶点蛋糕精致美味、客房服务有条不紊……经中央外办协调,50位参加过“能工计划—乡村民宿管家”培训班的乡村民宿管家们,服务技能有了较大提升,干劲也更足了。
彭水县已经连续4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火热的乡村旅游为民宿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大量乡村人口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参加培训的学员高源说:“我原来以为干民宿挺简单的,把饭菜做好吃了,热情点、礼貌点就够了。这次来参加培训才发现服务客人是需要方法的,其实是个技术活。”
人才振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头雁”的数量。2022年,中央外办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挂牌成立农民发展学院彭水分院,开设了首期“农村致富带头人精品班”,培训致富带头人59名;协调高盛高华基金会、腾讯研究院等培训基层干部372名、专业技术人员283名,打造更多能带领父老乡亲创业致富的行家里手。在驻村第一书记所在的东流村,中央外办持续通过实训课程、专家指导、企业交流等方式,为村民提供技术技能、政策法规等方面培训,打造更多“土专家”“田秀才”。
除了通过培训增加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收渠道,近年来中央外办也不断协调资源,为各类人才培养铺路搭桥,帮助其在专业领域及综合能力方面可持续提升。
中央外办协调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院与彭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邀请北大教授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并推荐彭水中学、彭水民族中学骨干教师参加由北大—清华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全国中学骨干教师综合教育能力提升博雅讲堂”,培养学科带头人;着眼提升乡村女教师的业务水平,协调彭水女教师参加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举办的“火种计划——2023年度全国乡村优秀女教师培训班”,系统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方法;协调业内顶尖的瑞士ABB集团为彭水职教中心设计机器人智造课程,并组织师生赴广东珠海集中培训学习,为他们创造触碰世界前沿科技的机会。同时,中央外办还协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德勤公益基金会等举办了“彭水县乡镇卫生院院长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班,组织全县各乡镇社区卫生院长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疾病预防控制等专题辅导并赴广州实地交流,通过夯实中坚力量带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打造乡村振兴国际示范
讲好乡村振兴彭水故事
5月18日,泰国暹罗智库主席、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二明,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西提赛,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图萨巴耶娃来到彭水,亲身感受“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独特的生态、民族、文化风情,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给彭水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赞不绝口。5月17日上午,2023“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在重庆开幕,经中央外办协调,彭水县与泰国、老挝、柬埔寨、坦桑尼亚、哈萨克斯坦五国智库签订了《乡村振兴建设交流互鉴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打造了“一县连五国”的县域开放合作新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全面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央外办定点帮扶彭水的重要着力点。
2022年7月,中央外办协调重庆市外办、市乡村振兴局、彭水县签订《共建重庆市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示范点合作协议》,旨在创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外交外事与区县发展有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高起点、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在中央外办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指导推动下,彭水以打造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示范点为抓手,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专家教授为创建工作建言献策、把脉开方;与意法半导体公司签署《可持续发展合作备忘录》,借助国际顶尖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助力人才振兴和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德勤中国和凯德集团专业团队,免费为彭水设计旅游、中草药、苗寨规划,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和推广;邀请大众集团、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来彭水调研中小学足球开展情况,筹划德甲教练团队为全县体育教师开展指导培训;为重要景区和产业项目设计双语标识,在部分中小学开展小语种培训和教学,为乡村振兴国际交往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随着众多涉外资源的赋能,今天的彭水“国际范”越来越足,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和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也将以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美誉度、彭水辨识度的乡村振兴国际合作标志性成果,生动讲述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好故事。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