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坝村100亩蔬菜喜丰收
重庆彭水网 (记者 杨丽媛)眼下,正是农忙好时节。
三义乡小坝村蔬菜基地里一片生机勃勃,一颗颗翠绿鲜嫩的包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整齐排列着,村民正穿梭其中,忙着采收装车,现场一派丰收农忙景象。
村民正在装车包菜。 记者 杨丽媛 摄影
蔬菜基地负责人谭代超正忙碌着组织村民们搬运蔬菜,“还是要轻点,这个菜脆,损伤了卖相不好。”
谭代超是土生土长的小坝村人,在外务工多年之后决定返乡创业。“在外久了还是想家,我们这边土地资源很好,高山蔬菜又很畅销,我就决定回来试一试。”谭代超介绍,回乡创业不仅可以照顾家里,基地里的活也可为附近村民提供务工岗位,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为了让100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谭代超因地制宜,完善蔬菜种植基地设施,并根据季节种植时令蔬菜,不让土地闲置。如今的包菜不仅口感好、品质佳,而且产量高,经济效益可观,带动周围群众40余户走上增收路。
“我年龄也大了,做不了太累的活,就这样在基地做小工,一个月也能挣个两千多元,自己再种点蔬菜,日子过得很好。”村民李方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介绍。
这轮包菜长势很好,亩产可达3吨,100亩产值可达24万余元。“我今年务工支出都有7、8万元左右,今年虽然价格不高,但收益也还算不错。”谭代超说,成熟的包菜主要销往重庆蔬菜批发市场,有销售渠道,没有后顾之忧,种多少卖多少,不担心蔬菜坏在地里,还想再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期待来年有更好的收成。
在三义,像谭代超一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他们种植蔬菜,发展农业,为三义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据悉,得益于合适的高山气候,水土资源和政策扶持,三义乡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这篇文章,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补短板、强弱项,鼓励群众发展农业,帮助提升种植技术,初步打造出了成规模、有数量的高山蔬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