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综合>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综合

促实干 晒实绩 求实效 | 这个乡,每名党员都有“责任田”

发布时间:2023-12-1810:00:38彭水编辑

  重庆彭水网(首席记者 赵 勇)实践在田间,建功在田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润溪乡370名党员全部落实“责任田”,让每位党员在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

  责任田里党旗红,乡村发展活力增。“将党员责任落实‘在田’,大家的思想在一线升华,党性在一线锤炼,在乡村振兴战线上践行初心、再建新功。”润溪乡党委书记冯洪安说,通过落实党员“责任田”,让他们实时“在线”,牵头帮助解决困难与问题,推动主题教育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

产业发展“致富田”

  这个冬天,白果坪村平菇种植喜获丰收:67个大棚,种植平菇收入200万元。

  去年,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干旱缺水,大棚内摆满菌棒却长不出平菇。无奈,企业把菌棒集中起来,一把火烧掉,企业亏损严重。

  原来,2022年,白果坪村从福建省引进食用菌种植企业,将闲置多年的67个大棚盘活种植反季节平菇。虽然当地海拔1200多米,但在七、八月份出菇的时候,中午仍需要大量的水降温,才能保证出菇率和平菇的正常生长。没想到因为当年干旱缺水,导致产业发展失败。

  “好不容易请进来的企业,眼看就留不住了。”看着自己“责任田”的损失,党员邵文生心里很不是滋味。邵文生是白果坪村第四党小组一名农村党员,平菇种植基地是他的“责任田”。留不住企业,设施又要闲置。邵文生和其他4名党员一边想办法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一边找水源从根本上解决难题。

  爬山沟、钻山洞……5名党员开始漫山遍野找水源。最终,在一处山沟找到一股水源。村支两委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及时用集体资金实施引水、蓄水项目建设。今年,平菇实现大丰收,邵文生和党小组其他成员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企业也下定决心,继续扎根白果坪村搞好平菇种植。

  党员责任田落实到产业发展项目上,种出了村强民富的致富田。”白果坪村党支部书记晏茂权说,白果坪村有中药材、烤烟、乡村旅游、食用菌四大产业。全村38名党员分成4个党小组,分别为四大产业服务。“通过党员责任‘在田’,关口前移,很好地服务了村上的产业发展,真正让责任田变成了致富田。”

美丽乡村“幸福田”

  晨雾笼罩的樱桃井村,在冬日里显得格外美丽。村民晏建斌抽空来到积分兑换超市,兑换纸巾、香皂等日用品。  

  “现在就是安逸,搞好自家卫生,还有奖励!”晏建斌兴高采烈地说,今年他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兑换了日用品。“环境越是干净整洁,村上的奖励就越多,这个好日子,越过越安逸、舒心。”

  樱桃井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00多户村民。该村依托紧邻摩围山景区的优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4个村民小组都有乡村旅游点,共有农家乐20余家,高山避暑纳凉民宿房间1100多间。

  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每到夏天村里接待游客每天都要突破1万人,用电、用水、环境卫生都是很大考验。如何抓好乡村管理、加强基层治理就成为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

  “抓乡村旅游,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是基础。”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霞说,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村里以环境卫生治理为突破口,将全村200多户村民全部纳入积分制评比范围,激励大家建设美丽乡村,融入景区发展,建设幸福家园。

  “我们坚持党员带头,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王海霞说,党员以身示范责任“在田”,乡村治理的方案不断得到优化。特别是随着水、电、路、通讯、文体设施等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乡村产业逐渐成型,群众增收渠道增加,村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正如晏建斌所说一样,大家现在都是比环境谁家干净,比的是干劲。

   “美丽乡村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王海霞说,让每位党员耕耘自己的“责任田”,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推动乡村治理,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让党员的责任田,变成村民的幸福田。

农旅融合“希望田”

  近段时间,润溪乡莲花寺村布福娜采摘完毕,预计产值400多万元。

   布福娜学名黑老虎,在苗语中意为“美容长寿之果”,是传统苗药材。布福娜全身都是宝,果能食用,根藤可药用。每年采摘季,外形似菠萝又似葡萄的紫红色大果挂满深山,美丽异常。

  说起布福娜,必须感谢党员熊刚。

  2016年,熊刚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从湖南引进7.5万株种苗。就这样,布福娜在莲花寺村扎下了根。

  “我是党员,我带头!”熊刚说,他作为一名党员、布福娜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他的责任田就是做好布福娜种植和产品研发及销售,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熊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几年,他先后投入1700多万元,建成布福娜核心种植区、育苗基地、高山避暑纳凉点、初加工中心以及精深加工厂。

  熊刚说,布福娜种植基地成立7年多来,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固定分红等方式,带动润溪乡近250户农民致富,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000余元。

  如今,这片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人工布福娜种植基地。熊刚以布福娜为元素,建起星空民宿露营基地,成功打造农旅融合项目,游客来这儿打卡,能够烧烤露营、夜赏星空,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游玩体验。

  走进布福娜种植基地,村民忙碌田间,游客漫步露营基地,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目前,在像熊刚一样的基层党员的带动和服务下,润溪乡已经建成了乡村旅游点40余个,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一个个农旅融合项目正逐渐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希望田”。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