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实干 晒实绩 求实效 | 解锁强村富民“密码”
曾经,这里是典型的采煤大乡,辖区及附近乡镇就有煤矿3座,全乡曾经有2000人直接或间接以煤为生。
近年来,随着煤矿企业陆续关停,在经济发展失去重要依靠的“拐点”上,是自甘没落、还是奋勇崛起?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面对重重困难,芦塘乡党委政府立足区位特点与优势,带领村民实现转型发展。如今,芦塘乡围绕“打造生态循环产业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定位,以发展好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抓手,引导5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从弱到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小到大、从粗到精转变,实现支部变强、资源变现、农民变富、乡村变美“四个变化”,打造一村一品,解锁村强民富的“密码”,促进乡村振兴。
芦康酒业从弱到强
联农带农红利共享
“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我们坚信一定能够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鞍子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贤明说,鞍子岭村主要出产玉米、红薯、高粱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从2013年以来,村上先后探索西瓜、桃子等产业发展,但都因气候和种植技术等原因,一直没有起色。
2019年,鞍子岭村利用政策性补贴30万元,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建设酿酒厂,酿造高粱酒、玉米酒、苦荞酒、糯米酒。通过几年时间的探索,酒厂的技术革新研究得到突破,销售渠道逐渐打开,“芦康酒”成为远近闻名的白酒品牌,企业年生产能力可达120吨,总产值1000万元。
从30万元起步,短短4年时间,这个村集体企业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的突破。
企业从弱到强,这不得不说,是村委会找到了适合这方土地发展的一把“金钥匙”。“企业壮大了,让利给更多村民的初心始终未变。”文贤明说,村集体经济从三个方面入手,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利于民。
如何让利于民?首先得带动村民就业。目前,企业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2个,2022年兑付农民工工资28.8万元。
然而,岗位终究是有限的。“发动老百姓种植糯高粱,芦康酒厂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由酒厂免费提供高粱种子,并以高于市场价1元/斤的价格收购。”文贤明介绍,2022年兑付糯高粱收购金额达25万元,带动167户增收,户均增收1497元。
与此同时,芦康酒业每年以芦康原浆酒形式分红于全村股民。自2020年投产以来,连续三年以原浆酒向本村股民及板栗村安置点搬迁安置群众分红累计折合现金逾50万元。
如今,随着芦康酒业的品牌越来越响,销路越来越广,村集体经济组织越来越强,村民增收渠道也越来越稳定。
乡村旅游从有到优
用活资源抱团发展
星光村位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阿依林海的核心腹地,2015年,阿依林海景区在这里集中连片种植了红豆杉林1万多亩,其中,星光村的红豆杉林长势喜人、连片成林。
依托优质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星光村在多年的探索中,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比如,2021年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在坡坪养殖场,购买西门塔尔能繁母牛25头寄养在养殖企业;通过项目拉动的方式,把劳动密集型项目发包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获取劳务经营收入……
然而,星光村的发展潜力并不止这些。紧邻风景名胜区,交通便捷,红豆杉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星光村如何从有到优实现质的转变?用星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玉鹏的话说,就是“不能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对此,星光村与阿依林海景区合作开发出红豆杉果酒、红豆杉枕头等养生产品以及红豆杉梳子、红豆杉筷子、红豆杉手串等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红豆杉的附加值。
红豆杉文创产品的加工,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更加稳定的收入,也为村民增加了一条增收门路,正如5组村民邵从菊和向上润两位老人,仅采摘红豆杉叶子,半天时间就能挣100多元。
同时,星光村还结合当地海拔高、生态好,古井、古院落、溶洞、云海等景观资源优越的特点,招商引资打造了村企合作项目——芦塘民宿综合体。
除此之外,星光村五倍子、槐树等蜜源资源丰富,通过村企合作经营的方式,村集体经济组织争取项目资金48万元,由重庆市蜂旅同州蜂业有限公司承建蜂场,前三年公司自主经营后移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保底分红3万元。
多彩乐园从无到有
改革驱动稳步增收
“山高坡又陡,要啥啥没有。”这是煤矿关停后,乐园村村民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村子。
以前,村上有1座煤矿,附近有3座煤矿,村子一度靠煤而生,因煤而兴,是远近闻名的“乐园”。
煤矿关停后,基础设施滞后、耕地条件不足、人才外流等发展困境被持续放大,乐园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只要想发展,办法总比困难多。”乐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廷兵说,2016年,村上成立乐园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依托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股权化改革,农户土地入股“化零为整”,政策补助资金作为股金,种植柑橘和柚子1175.9亩。但随着发展的深入,经果林种植的单一性以及受天气和市场波动影响,成为横亘在村集体、农户持续增收道路上的一道“肠梗阻”。
为增强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乐园村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示范下,带动全村种植红薯2300多亩,形成了家家户户种红薯、家家户户卖红薯的局面,实现种植农户户均收入2000元以上。
“建设生态田园、打造有机果园、培育绿色茶园、激活激情鹿园,在村集体经济的示范带动下,乐园村也成为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乐园。”毛廷兵介绍说,乐园村按稻鱼共生,稻油轮作,薯禾套种,薯油轮作的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示范,种植红薯、水稻、高粱、玉米、油菜,惠及451户1459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我们新建成的鹿业养殖场,首批引进梅花鹿20只进行试养,推出了鹿茸酒、鹿茸血、鹿鞭酒等养生产品。”
现在,乐园村通过“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村民收入更有保障,乐园村成为大家安居乐业的乐园。
肉牛养殖从粗到精
延链补链促进增收
2020年,坡坪村通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资金176万元、聊城市阳谷县东西协作援助资金50万元,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的产业配套项目——妙颜养牛场。
“采取‘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企业发挥技术资金优势,村上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村企联营的方式,坡坪村找到了一条强村富民的道路。”坡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谭明涛说,村上与企业开展合作,让村集体和村民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坡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投资66.5万元,购买肉牛交给企业饲养,在扣除饲料和人工成本后,村集体实现年收入10万元;企业前三年按财政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固定分红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同时,坡坪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50万元,与妙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养殖,每年分红6.8万元。探索肉牛寄养模式,农户保底收入不少于2000元/头。优先解决用工,牛场每年发放劳务报酬50万元以上。
“粗放型的养殖抗风险能力低,增收致富带动性不强。”妙颜肉牛养殖场负责人颜万利说,目前,企业正在进一步探索精细化做好肉牛养殖。
为延长产业链,妙颜公司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牧草,投资120万元建成颜格青贮饲料加工厂,有效实现闲置秸秆变废为宝,增加种植农户收入。
依托阿依林海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优势,打造了妙颜·拾光小院,推出高山原生态牛肉汤锅、围炉煮茶观云海等旅游产品。同时,谋划肉牛屠宰、牛肉深加工和餐饮全链条服务,提高肉牛产品附加值,借力有机肥加工厂,对养殖场排泄物再利用,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
场镇经济从小到大
整合资源合力发展
“以前,我们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临街门面收入,每年收入1万多元。”板栗村副书记、副主任丁恩友在村上任职15年,对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他深有感触。依托地处集镇的优势,板栗村通过门面出租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让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零”。但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小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板栗村村支两委。
“我们决定依托区位优势,多点开花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丁恩友介绍说,板栗村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产业全面发展。
为调动更多村民加入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来,板栗村通过“基层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共建模式,开展社会化服务,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120亩、牧草100亩,帮助老百姓就近就业,让村民以土地流转和入股等形式参与种植并分红,带动320户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提供农耕机、无人机提供农事服务,农资经营、废旧农膜回收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上。”丁恩友表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为村里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集体有了钱就好办事了。
壮大集体经济就是为了百姓,产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根基。因此,板栗村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流转土地的形式种植天冬70亩、百部230亩,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
一桶桶原材料“奔赴前线”,流水线上各类纸箱“列队前进”,一箱箱产品“整装待发”……这一幕幕火热的场景是板栗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生动写照。2023年,芦塘乡结合地域优势、村民实际需求等,引进一家洗洁剂加工企业,将废弃的房屋改建成厂房,有效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记者手记
党建引领聚合力
村强民富事业兴
鞍子岭村在芦康酒业带动下,推进了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坡坪村通过资金和设施入股的方式,壮大肉牛标准化养殖;板栗村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乐园村在“三变改革”中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星光村依托辖区企业、景区深入合作,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多重丰收……这是芦塘乡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交出的一份份答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村强民富事业兴。在煤矿全面关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芦塘乡围绕各村自身特色特点,以党建为统领,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抓手,打造一村一品,解锁村强民富的“密码”。
发展村集体经济,解锁村强民富的“密码”,关键在党建统领。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带领村民立足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借力自身资源,久久为功、持续奋斗,做好了当地“土特产”文章,让产业发展符合当地水土,促进村强民富,乡村振兴。
发展村集体经济,解锁村强民富的“密码”,集体经济是方向。通过参股经营、联合开发、资金整合、盘活经营资产等形式,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整合各方资源,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有潜力,村集体收入明显提升,促进村集体经济实现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华丽转变。
发展村集体经济,解锁村强民富的“密码”,联农带农是目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群众稳定增收,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入股分红、产业壮大、消费帮扶等联结方式,让群众增收本领有提升,稳岗就业有保障,增加收入有潜力,发展致富有优势,增收致富有希望。
发展村集体经济,解锁村强民富的“密码”,资源配备是保障。农业、林业、科技、环保、商务等部门,组织专业团队定期深入产业实地,从政策技术、法律法规、市场预期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各村集体经济项目分析发展形势,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又解决产业技术问题,更降低企业发展成本,真正实现精准跟进产业项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