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艺体走教”教师王宽:带着真情走 教出好成绩

发布时间:2024-01-1610:28:29彭水任鱼萍

核心提示

重庆彭水网 (作者  赵勇 杨丽媛)近年来,彭水教育部门为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存在的结构性短缺,特别是音体美等专业学科教师匮乏的问题,从县城优质学校选派39名教师赴农村学校开展“艺体走教”工作,破解山区农村小规模学校艺体教师结构性缺员的难题,有效弥补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问题,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一体化。

1月8日,记者和彭水中学走教美术老师王宽一起,前往双龙乡小学校,探访他的走教过程,了解他的走教经历,倾听他的走教故事,感受他的走教成效。

从陌生到熟悉

早上8:30分,我们坐上汽车,从县城出发,沿着乌江穿行在桥梁、隧道、挂壁公路上。
车窗外,乌江水绿得发亮,两岸的翠竹更加墨绿。车辆疾驰在柏油路上,大有:“尽看青山排闼来”的诗境。

车窗内,我倾听着王宽讲述他的走教经历。

2022年,县教委印发《关于开展2022-2023学年度中小学音体美学科走教工作的通知》文件,王宽第一时间报名。根据安排,他被分配到双龙乡小学校担任美术走教老师。

“我虽然是彭水人,但不知道双龙乡小学校在哪里。”王宽聊起了对双龙小学校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2022年8月28日,星期日,开学前夕,王宽驾车前往双龙乡小学校提前熟悉环境。在导航的指引下,他从县城出发,途经万足镇、新田镇、鹿角镇、善感乡、贵州省洪渡镇,来到了双龙乡小学校。

“要不是导航提示,我都不知道已经到达目的地。”王宽说,放眼车窗外,除了道路两旁居民房比较集中,没有看到商店、饭馆,街上人也很少,不像一个集镇。

“婆婆,学校在哪里呢?”王宽把头探出窗外,向路旁的一位婆婆问路。

“看吧,最边边,有红旗的地方就是学校。”找到方向后,王宽驾驶汽车朝着飘扬五星红旗的学校驶去。因为没开学,校园门紧锁,透过栏杆缝隙,他看到了干净的篮球场,还有一栋教学楼,学校显得很安静。

看一下里程,73公里;看一眼时间,耗时2个半小时。

“会不会有近路呢?”带着疑问,王宽向附近村民打探起来。当得知乌江鹿角码头到双龙小学校有一条近路,不到20分钟的车程。他决定走近路来上课,这样能节约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

县城开车到乌江鹿角码头,然后走过铁索桥,再搭乘面包车到双龙乡小学校。虽然比较麻烦,但是能够节约1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条路,王宽一走就是3个学期。

来到乌江鹿角码头,停靠好车辆,我们一起走过索桥,一辆面包车停在路边,我们一起坐上车。

“王老师,我们这就出发?”在得到肯定答复后,面包车师傅载着我们沿着蜿蜒的道路向山上驶去。

沿途,面包车师傅和王宽熟络地聊着天。可以听出,现在的双龙乡对于王宽来说,已经从最初的陌生,变得人熟、地熟。

从怀疑到肯定

9:30分,我们来到双龙乡小学校。王宽走进美术功能室,熟练地整理起了当天上课需要的颜料、纸张……

在这里,我遇见了双龙乡小学校校长庹增林,他是双龙乡人,1993年师范毕业分配到双龙乡小学校,在这里从教了31年。

当知晓我要采访王宽老师的走教工作后,他打开了话匣子,伸着大拇指高兴地说:“王老师这个走教模范,值得大书特书。”

双龙乡小学校共有6个教学班,共计27名学生,有教职工11人。庹增林说,按照班级来说,还差教师;按照学生人数来说,教师已经处于超编状态。“要新进老师,是难上加难。”

2022年,随着一名兼职美术老师调离双龙小学校,这里没有了美术教师。庹增林特地到县教育部门反映,希望能够配备一名美术老师。

很快,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回复:给双龙乡小学校安排了一名美术学科走教老师。

对于走教是否有效果,在庹增林心中一开始有个很大的问号。带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庹增林接受了教育部门“艺体走教”的安排。

王宽走教一个月后,孩子们对美术课的喜爱和创作出来的作品,让庹增林很惊讶:“没想到,万万没想到,短时间能有这样的效果。”

在聊天的同时,庹增林打开手机,翻着他日常拍摄的图片和视频,高兴地介绍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成果。

“这是去年六一儿童节的绘画展,每个孩子都有作品,300多幅作品挂满了教学楼楼道。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人士的称赞。”

“这是去年‘艺体走教’美术学科现场会,在我们学校召开的,全县美术老师都来交流学习,这在以前可是没有的。”

“你看,我们有8个孩子的美术作品获得全县比赛一等奖。王老师指导的4位学生参加全市少年组美术大赛,均获得了三等奖,这是我县唯一的乡镇类学生获奖哟。”

从庹增林的语气中,听出了他的敬佩、骄傲和自豪之情。“能有这样的成绩,完全是王老师的倾情付出。”庹增林说,走教以来,无论天气是大雪、暴雨、霜雾、烈日,王宽从未迟到、早退一分钟。“他带着对偏远山区孩子的真情实感在走教,将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用在了学生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从不喜欢到热爱

12:10分,午餐过后,孩子们已经挤满了美术室,王宽正在为孩子们示范作画。

“你看,这个笔不能一直在一个地方涂抹,不美观,也容易把纸弄坏。”

“用颜料的时候,大家要轻拿轻放,不要洒在身上和桌子上了。”

……

孩子们画得很认真,王宽讲得很细致。因为是这学期最后一堂美术课,孩子们都想画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教室内,“王老师,来帮我看一下;王老师,这个怎么画……”的请教声不绝于耳。

王宽忙碌在教室里,这一堂课,从1年级到6年级的学生都有,他们的绘画基础不一样,审美也不同,王宽针对每个人的作品,总是耐心细致地指导。

双龙乡小学校6个年级共计27名学生。王宽走教一段时间后,学校把全校的美术课都交给了他,他也开始探索不同年级聚在一起上课的方法。

王宽讲述第一次到学校上课的情景:

第一节课是五、六年级学生一起上,两个年级共有15个学生。不同年级一个课堂,如果按照课本编排来,肯定不行。王宽决定先摸摸底,了解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第一堂课主要内容就是创意线描,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很多孩子的作品完成度还不到一半。”

“第二节课是三、四年级学生来上课,两个年级共12个学生,同样上创意线描。”王宽说,通过两堂课的摸底,他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们的作品完成度很低,基础薄弱,对美术不是很喜欢。

于是,王宽根据学生基础,分成两个阶段制定课程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丰富的美术内容,提高大家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们把这个年龄阶段该接触的美术内容都能接触到,缩小与城里孩子的差距。”王宽说。

通过3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深爱上了美术课,并且创作出了很多好作品,2023年,获得县级以上的奖励就有10多件作品。

在30多平方米的美术室里,四周墙壁上都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在废弃纸箱上绘制的脸谱千姿百态,用树叶制成的工艺品装饰画栩栩如生,用纸箱子、超轻粘土和丙烯颜料做成的仿青铜器古色古香……

下课的时候,不少小朋友围过来,要求我给他们的作品拍合影,有的学生拿着画要和王老师合影,我都欣然答应。

捧着自己心爱的作品,灿烂而自豪的笑容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脸上。一张张照片也定格下他们幸福的瞬间。

从校本走向特色

下午3点,两堂美术课结束后,王宽送走最后一名孩子。

这时,庹增林校长来到美术室,和王宽交流起了下一步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想法:“王老师,我们学校的特色学科申报的就是美术,您又要多费心哟。您看看我们下一步开设怎样的特色科目好?”

庹增林接着说:“我们这个美术教室也要装修一下,不能这么将就,要做好美化亮化,让环境更好一点,从外到内更有特色,从您的专业角度给我们提一点意见呢?”

“我们搞特色,就要做别人没有的。”王宽接过话茬说,他一直在思考想在这里打造一个壁画工作坊,前期也做了一定的资料收集和探索。

早在2023年秋季学期初期,王宽就开始探索如何把双龙的美术课程开设成为在全县都具有特色的课程,他通过深入思考,结合当地实际,他决定在这里开设壁画课堂。

说干就干,王宽开始在网上学习壁画泥板的制作方法,先让孩子们尝试着认识壁画、绘制壁画。“前段时间,我在网上购买了100多张板子,孩子们画得还很不错,大家兴趣都很高。”

王宽拿着孩子们画的壁画说:“你看,这些小朋友们的作品,非常不错,大家都很有兴趣。只是这个板子比较贵,这样一小块就要20元。”

“你看,我按照网上的教学视频,和孩子们制作了一批泥板,全部开裂了,没成功。”看着庹增林的疑惑,王宽接着说:元旦期间,我特地到敦煌去,在近距离感受壁画魅力的同时,也向当地非遗传承人了解了泥板的制作技艺。“这个寒假,我准备专门去学习20天,相信这个难题很快就能够解决。”王宽对做好壁画充满了信心。

王宽接着对学校美术室的装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按照传统的壁画形式来打造。“里面的颜色要变,不要白色,用成泥巴色。外立面可以用壁画技艺,来描绘苗乡的特色景物,形成整体特色。”

听完王宽的讲述,庹增林伸出大拇指,赞扬王老师带着真情走教,双龙小学的美术特色课程一定会有成效。

在回县城的路上,王宽说出了他的长期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出成效、三年成特色”的思路,他将和学校一起,在双龙乡小学校建设好壁画工作坊,让边远山区的孩子美术素养变得更好。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