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镇周家村:让本土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重庆彭水网 (记者 谢云芳)“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家人、粉丝来到我的直播间,点点小红心,众多福利等待着大家……”7月31日早上10点整,“城头乡里”直播间在鹿角镇周家村便民服务中心准时开播,等候多时的粉丝纷纷向主播评论问好。
近年来,电商直播作为线上推销农特产品的主要平台,为更好更快实现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提供了新渠道。今年7月初,鹿角镇周家村“城头乡里”电商直播间搭建完成,现在运用电商直播,乡村里的农特产品也正式开始步入线上销售。
“城头乡里”直播现场。 谢云芳 摄影
议事馆里谋发展
搭建直播带货平台
“烘烤房修建好了,至于楼上的空闲空间该如何利用,今天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可以在烘烤房上方修一个进料口,这样烘烤东西就方便多了。”
“那不如下面烘烤,上面直播带货,将农特产品直接变现。”
2024年5月23日,村民议事会主任李勇为议事会开了头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讨论得热火朝天。
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村民议事会决定初步准备打造周家村电商服务站,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修建电商服务站不仅能够将老百姓的农产品向外推销,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也能让城里的人吃到新鲜的农产品。一举两得,我赞成。”村民议事会成员毛莉举手赞成。
说干就干。两三个货架、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部手机和支架,将墙面粉刷干净,羊肚菌、干黄花、小米花生、腊肉、腊排骨琳琅满目的商品摆上货架,一个简单的电商服务站就装饰成功。
“在楼梯处我们还绘制了农事图,进一步美化电商服务站的环境。”重庆市城投集团驻周家村第一书记贺茂超介绍,“城头乡里”电商服务站历时3个月建成并投用,通过直播间让农特产品进城,让生态消费下乡,让电商服务走进农村的大街小巷。
直播间里卖产品
帮助村民销售增收
“大家仔细看,这个木甑子跟大家平常看到的可不一样。”主播陈长树边向直播间的观众展示甑子边讲解,“我手中的木甑子是一个整体,它是采用整木然后掏空制成。”
“细心的姐姐已经发现甑子有两个颜色,这个红色的是红椿树制成,白色的原料则是白杨。”一旁的冯丹看见直播间的评论,和网友互动着。
一大早,主播赵丹、陈长树两人就开始在“城头乡里”农特产品直播间里,两人配合默契,你一言我一语,向广大网友推销着当地农民纯手工制作品的“木甄子”,详细介绍“木甄子”的独特之处和蒸米饭时的使用方法、技巧,吸引网友下单购买。
“直播团队由鹿角镇各村村干部和直播爱好者组成,除了日常的直播,还需要配合完成拍摄短视频,走村入户收购村民的农特产品,网友下单后的打包发货、售后服务等工作。”贺茂超介绍。
据了解,直播间从7月12日开播以来,粉丝关注量持续上升,网友们对周家村后续上架的农特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购买兴趣。“我们粉丝量达到了一千多名,我们现在主要销售的就是手工制作的木甄子,销量还不错。”陈长树说。
培训课里“长”技能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目前,直播间虽然已经卖出了部分产品,但由于开播时间不长,直播间上架的产品还比较单一。
“后续我们将丰富产品种类,本地腊味企业的腊排骨、腊肉、酱板鸭等腊味产品,村民自制干豇豆、红苕粉等农产品,各村村集体产业苹果桃、西瓜、柑橘等水果,还有县域的晶丝苕粉等特产,希望通过我们的直播间将这些农特产品都销售出去。”贺茂超说。
产品有了,关键是要将产品推销出去。为进一步提升主播对产品的讲解和销售能力,鹿角镇还邀请了电商培训相关的老师为主播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上课时间为15天一次,大概20个课时。
“此外,除了加强培训,后续将加强直播平台管理,丰富产品宣传方法,为新上架的产品销售做好十足的准备。”贺茂超说。今年市城投集团投入60余万元资金,大力帮助周家村电商直播平台建设,目前建成的“城头乡里”电商直播间已初见成效。
接下来,周家村将仔细梳理鹿角镇的农特产品资源,利用好“城头乡里”电商直播间,让当地农特产品卖得更好、更远,让数字赋能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