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大垭乡木蜡村

陆基高密度大棚养鱼助力渔业腾飞

发布时间:2024-08-1517:31:30彭水陈乾敏

重庆彭水网 (本报记者  钟建  文/图)近日,走进大垭乡木蜡村3组大棚养鱼基地,基地负责人冉小林正在他的大棚里面忙碌着,走近一看,只见几个“大水缸”占满了整个大棚。

冉小林在给鱼投喂饲料。钟建 摄

“这就是我的‘大棚养鱼’基地,目前这大棚里面总共有8个养殖池,主要养殖的是鲈鱼和培育鱼苗。”冉小林笑容满满地说道。

据了解,“大棚养鱼”的水是纯天然的高山冷水,水质非常好,养出来的鱼品质好,肉质鲜嫩。

冉小林介绍,每个养殖桶的容积是12立方米,目前是按照每立方米放100斤鱼苗,主要是养殖鲈鱼,另外我们还可以孵化相关的鱼苗,各种鱼苗都可以孵化,一个大棚一年差不多收获1万斤。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中,养殖户往往面临土地资源有限、水质控制难、疾病防控复杂等问题,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养殖规模和效益的提升。”冉小林说,现在所采用的陆基高密度大棚养殖技术,通过在陆地上建立大棚,内部构建循环水系统,不仅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实现了水质的精准控制,大大降低了病害发生率。

该养殖模式下,鲈鱼的生长周期缩短,成活率和商品鱼的品质显著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对环境的破坏极小,符合当前社会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

“当初选择鲈鱼作为养殖对象,是看中了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冉小林说,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养殖技术,既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能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升级。

“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是培育鱼苗。”除了养殖技术的创新外,冉小林还重视鱼苗的自主培育。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鱼苗培育技术,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和质量,还降低了养殖成本,为项目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谈及未来产业的发展,冉小林也有着自己的规划,他介绍,“一是打好现有的基础,逐步地扩大规模,争取带动更多的当地老百姓参与进来,共同发展,增加大家的收入;二是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个‘标准化’‘工厂化’的大棚养鱼新样板;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鱼苗培育规模,对于以后要想长远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大棚养鱼”这样的产业只是当地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大垭乡自然环境好,生态资源丰富,“大棚蔬菜”“大棚水果”“大棚中药材”……一系列的“大棚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村民的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宽。

“大垭乡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围绕做足做好‘生态’这篇文章,充分发挥本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挖掘生态潜力,全方位、多角度地支持生态型、绿色型产业的发展。”大垭乡党委书记罗贵阳介绍。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