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乡村振兴 · 彭水在行动 | 郁山镇青龙堡村: “紫叶子”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发布时间:2024-08-2111:03:31彭水吴炳霖

重庆彭水网 (记者 冉立 张影)时下的郁山镇青龙堡村,连片的紫苏枝繁叶茂,微风吹拂,香气四溢。村民穿梭在地里,采摘成熟的紫苏枝叶,并对其进行整理、晾晒,忙得不亦乐乎。

小紫苏铺就增收路

家门口挣钱有盼头

近日,走进青龙堡村1组,现场机器轰鸣,两三名村民正在娴熟地进行紫苏叶的打包作业,紫苏叶经过机器的挤压变成整整齐齐的长方块包裹,减小了体积,方便运输。

村民正在搬运紫苏。 张影 摄

王大国是现场打包的村民之一,只见他麻利地将打包好的紫苏叶扛在肩上,转移到库房码放整齐,下一步等待着收购商上门装货。

王大国是青龙堡村1组的村民,需要用工的时候便前来务工,“在这里干4天活了,一天150元,年纪大了去外面也挣不到钱,在家门口挣点零花钱,我也很满足。”

据青龙堡村党支部书记董世模介绍,发展紫苏产业,村民们就近务工,平时种植大户忙不过来,就会请人除草、施肥,管护工作80元一天,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据了解,青龙堡村种植品种为“紫苏3号”,该品种是采摘叶子用于制作“藿香正气液”。由村集体与收购商签订合同,村民负责种植,收购商负责收购和技术指导,由此解决销售问题。

试验种植获得丰收

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据了解,青龙堡村从2023年开始试验种植100多亩紫苏并获得丰收,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涨,今年种植的面积增加到了300多亩,20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少的几分地,多的有十多亩地,种植紫苏成了青龙堡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黄成学是青龙堡村3组村民,农闲时节,黄成学便外出做建筑工,妻子在家管护紫苏,到了采收的时节,他便回家帮忙。

“今年我种植了10亩紫苏,还种了8亩的香蒿,种这些中药材的收入一年有好几万,种植中药材比较轻松,种下去再施两次肥料就可以了,明年还会继续种。”黄成学说,自己一年再外出务工挣点钱,虽然辛苦点,但是日子越过越好了。

紫苏的生长能力强,在生长环境达标的情况下,紫苏叶从6月开始采摘,每半个月采摘一次,成熟时期的紫苏长一茬撸一茬,撸完新叶还接着长,将持续采摘到10月。

青龙堡村1组村民黄胜文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盘起了“小账本”,“紫苏叶亩产量在2500斤左右,收购价保底是4元一斤,另外每斤还补五角的肥料钱,我觉得这个产业还不错。”

收购商一条龙服务

种植户无后顾之忧

在青龙堡村3组的交售现场,紫苏收购正在火热进行,种植户将一袋袋紫苏叶运到收购点,丰收的场景非常喜人。收购点的工作人员忙着接应,查验、过秤、登记,村民再核对数量,下一步收购商将按时把钱打到种植户银行卡。看着即将拿到播种的劳动成果,村民们脸上呈现了满满的笑容。

“目前全县有2000多亩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保家、平安、龙射等乡镇。”重庆洁果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晓兵说,为了提高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我们还提供农药、种子以及技术跟踪服务,让农户种植紫苏更得心应手,成熟后还包回收,确保种植户无后顾之忧。明年我们力争发展到5000亩,让彭水更多农户参与紫苏种植。

刘晓兵介绍,由于种植户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为了方便村民交货,合作社在青龙堡村设置了三个收购点,村民可以根据就近原则,将紫苏叶运到收购点。

“紫苏产业目前效益比较好,加上种植劳动强度低,种植技术要求不高,管理简单,对于村里的中老年人来说值得推广。”青龙堡村党支部书记董世模说,种植紫苏让“紫叶子”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