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乡村 看振兴】联合:产业花开富乡村
天高云淡的九月,走进联合乡,田野如诗,风景如画,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和美画卷。
在龙池村,一垄垄的红薯整齐遍布在田地里,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今年我们整合耕地恢复补足和撂荒地复垦工作,全乡发展高淀粉红薯4000余亩。这里是龙池村红薯种植基地,这个基地连片种植红薯1000余亩,目前红薯长势良好,还有半个月就可以采收了。”联合乡党委书记晏其林站在红薯种植基地里,向大家介绍全乡红薯种植情况。
近年来,联合乡的产业发展并非孤立前行,而是相互融合、共同促进。高淀粉红薯种植、中药材种植和柑橘种植相互补充,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让村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高淀粉红薯
引领致富路
眼下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种植大户高腾元来到高淀粉红薯种植基地,查看红薯的长势,谋划接下来的采挖工作。
“今年合作社种植高淀粉红薯近1000亩,尽管持续高温天气,但对产量影响不大。” 高腾元一边说,一边从地里挖起一株红薯,似碗口般粗壮硕大,呈紫红色,还带着泥土的芬芳。
高腾元估算了一下,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种植的高淀粉红薯亩产在4000斤左右,按照当前市场价,一亩红薯能够收入1500元左右,总收入在150万元左右。
“销售也没有问题,我们的红薯直接销售到蔡家坝村的红薯加工厂。” 高腾元说。
为了提升红薯产业的质量和附加值,联合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龙池村大力发展高淀粉红薯,在蔡家坝村集体经济公司建起了红薯加工厂,提高了红薯的附加值。
蔡家坝村红薯加工厂有一条崭新的生产线,目前已完成调试。只要红薯开始采挖,工厂就可以满负荷生产,日加工鲜薯可达 40 吨,为红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红薯加工厂的机器全部安装调试完毕。目前,加工厂已签订了2200亩的红薯加工订单,按照每天加工鲜薯40吨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全乡红薯的加工需求。”蔡家坝村党支部书记曹友洪说。
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如今,联合乡的4000亩红薯采挖在即,预计亩产可达4000斤,每亩产值可达1500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联合乡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红薯产业为示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集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红薯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中药材产业
绽放新活力
虎杖种植基地。 蔡秀 摄
在河东村7组的一处山坡上,生长着成片淡绿色的植物,其貌不扬,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是一味中药材——虎杖。虎杖又名红三七、花斑竹,有很强的药用价值。
河东村7组地处高山地区,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而且土地土层较厚,肥沃松散,透气性好。
两年前,河东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外出实地参观考察和网络线上学习的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中药材发展模式。模拟药用植物的野生环境,在山坡、荒地处种植了160亩虎杖,让原本的山坡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河东村党支部副书记葛明炜介绍,这片中药材虎杖已经种植了两年多时间,目前长势喜人,从目前的生长情况看,到明年开挖的时候,亩产大约在5000斤以上,按照现行市场价估算,每亩产值可达到5000元以上,总产值将达到80余万元。
“虎杖的根、茎、叶片均可入药,市场前景可观。我们在发展虎杖种植的基础上,紧扣我县‘一主两辅’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黄精、天麻等中药材1000余亩,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联合乡立足资源优势,将中药材特色产业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扩大中药材产业规模,打造优势产业,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开出“良方”。
甜蜜产业
点亮乡村梦
在蔡家坝村2组,柑橘园里郁郁葱葱。金黄色的阳光洒在翠绿的柑橘叶上,仿佛给果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柑橘树整齐排列,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由于近日持续高温天气,柑橘园急需灌溉,基地负责人吴成平正忙着从附近抽取河水灌溉柑橘园。
吴成平的柑橘园有150亩,分别种植了沃柑和爱媛两个品种。“一年的收入全靠这片柑橘园,为了今年丰收,我可是干劲十足呀。”吴成平说。
五年来,吴成平组建的彭水县霜脐水果种植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营,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带动等方式惠及附近村民。
据吴成平介绍,柑橘园里的爱媛已进入盛产期,十月中旬就可以采摘,根据以往的销售情况看,彭水县城、重庆主城、酉阳以及湖北长顺等地的水果商都会前来收购。沃柑则要等到明年二月初上市,可持续到五月。
不仅如此,在河东村7组彭水县农益柑橘种植合作社,也发展种植了优质柑橘150亩。
这些柑橘园不仅为乡村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村民们精心呵护着每一棵柑橘树,期待着丰收季节的到来,让这份甜蜜的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