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产专家组来彭进行红薯测产
重庆彭水网 (记者 沈洪晨 王晓琪)近日,一支由浙江省农科院、绵阳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走进了郁山镇铜锣村的全国甘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基地,对2024年度红薯科技帮扶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实验田进行了红薯实收测产工作。

测产专家组在试验基地开展测产工作。 沈洪晨 摄
专家们通过常规密植与大垄稀植两种创新栽培模式,共种植了渝薯27、彭苏6号、万薯18号、商薯19 、济薯25五个品种,测产验收专家组通过随机抽样、测面积,分拣不同品种红薯,称重,计算红薯产量的程序开展测产验收。
测产结果显示,面对今年洪涝与连续高温的极端天气挑战,红薯整体产量有所下滑。在常规密植试验田,商薯19 亩产最高,达2294.9公斤;彭苏6号亩产较低,达1893.2公斤。在大垄稀植试验田,彭苏6号亩产最高,达2431.2公斤,济薯25亩产较低,达2104.5公斤。对照两组实验结果,专家发现大垄稀植种植模式在试验田的产量整体优于常规对照,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大垄稀植的种植密度大幅降低,有效降低种苗、肥料及人工成本。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室主任李秋卓表示:“我们在淀粉型红薯大垄稀植试验过程中,在保证红薯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红薯的个头,提高了农户对新品种红薯的接受度,另外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
据悉,自2022年起,彭水被列入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6部委国家乡村振兴科技帮扶重点县,红薯被列入重点帮扶产业。红薯产业组会同国家红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专门成立科技帮扶工作组,组建了6个技术服务队,促进红薯科技资源的科学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彭水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日,一支由浙江省农科院、绵阳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走进了郁山镇铜锣村的全国甘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基地,对2024年度红薯科技帮扶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实验田进行了红薯实收测产工作。

测产专家组在试验基地开展测产工作。 沈洪晨 摄
专家们通过常规密植与大垄稀植两种创新栽培模式,共种植了渝薯27、彭苏6号、万薯18号、商薯19 、济薯25五个品种,测产验收专家组通过随机抽样、测面积,分拣不同品种红薯,称重,计算红薯产量的程序开展测产验收。
测产结果显示,面对今年洪涝与连续高温的极端天气挑战,红薯整体产量有所下滑。在常规密植试验田,商薯19 亩产最高,达2294.9公斤;彭苏6号亩产较低,达1893.2公斤。在大垄稀植试验田,彭苏6号亩产最高,达2431.2公斤,济薯25亩产较低,达2104.5公斤。对照两组实验结果,专家发现大垄稀植种植模式在试验田的产量整体优于常规对照,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大垄稀植的种植密度大幅降低,有效降低种苗、肥料及人工成本。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室主任李秋卓表示:“我们在淀粉型红薯大垄稀植试验过程中,在保证红薯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红薯的个头,提高了农户对新品种红薯的接受度,另外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
据悉,自2022年起,彭水被列入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6部委国家乡村振兴科技帮扶重点县,红薯被列入重点帮扶产业。红薯产业组会同国家红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专门成立科技帮扶工作组,组建了6个技术服务队,促进红薯科技资源的科学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彭水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