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央媒市媒看彭水 | 重庆日报:高山苗村的生态循环农业“小账本”
重庆彭水网(来源 重庆日报)11月4日,海拔近千米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诸佛乡庙池村沐浴在初冬的阳光里。
趁着天气晴好,不少村民在土子坝的天地里忙碌着。
“这几天要抓紧把400多亩菜头种完,然后要在春节前把10几万斤生态鱼卖完……”看着地里忙碌的村民,庙池村党支部书记何文忠盘算着这两个月里紧要的事情。
庙池村龙桥湾鱼塘,也是当地蔬菜种植的灌溉水源。
庙池村用蔬菜边角料养殖生态鱼。
“何书记,你看我们种菜头,累得腰都直不起了,你还是给我们涨点工钱哟。”见何文忠在田埂上低头沉思,68岁的村民徐维菊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和、打趣地说着。
“现在行情就是这样嘛!再说,你们给村集体务工有收入,土地入股有分红,年终还有效益分红,哪个人一年不是收入几大万?”正如何文忠所说,近年来,庙池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引了庙池村及毗邻的治安村293户村民以2000余亩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村民土地入股每亩地分红超过3000元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彭水与黔江交界处的庙池村,曾因偏远闭塞,土地贫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可今天的庙池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苗家特色民居生意兴隆,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苗族为主的16109名村民居在绿水青山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以前,如何带领村民们增收、发展什么产业,是最让我脑壳疼的事情。”何文忠介绍,庙池村请来了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村了调研足足两个月,“专家们的建议是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蔬果和生态养殖。”
于是,庙池村引进龙头企业流转闲置地,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随后,庙池村又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模式,“依样画葫芦”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转变。
“我们采取套种、轮作、间作等方式种植南瓜、菜头、辣椒等蔬菜作物,今年长势都不错,地里已经收了好几茬。”田埂上,庙池村高石坎种植养殖股份合作社经理李锦江拿着个小本子细细算着:南瓜收了350余吨、菜头收了360余吨、辣椒收了50余吨,“四季度种的这400多亩菜头还能收800吨左右,按一斤0.5元算,也能卖个80万元。今年每亩地的分红能超过3000元。”
不仅如此,截至目前,庙池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今年已支付村民劳务费用近80万元。
引进净菜加工厂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可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每年产出的蔬菜越来越多,运输就成了大问题。”何文忠介绍,庙池村距诸佛县城近两个小时车程,且进出村子均为村道,大型运输车辆很难到达,小型货车即使多拉快跑也经常赶不上蔬菜采收的时令要求,“辛辛苦苦种出的好东西,总不能烂在地里。”
怎么办?
多方考察后,何文忠与在外打拼多年的庙池村村民张儒斌取得了联系,“张儒斌投资在村里建设了净菜加工厂,建成净菜加工流水线2条。”
净菜也称新鲜消毒蔬菜,即将新采摘的蔬菜经过整理一系列工序,在无菌环境中,真空包装而制成的一种产品。
2020年,净菜加工厂投入运营后,庙池村每年产出的蔬菜实现了就地加工,不用再担心外运问题。
村民抓紧时间种植菜头。
不过,随着近两年来庙池村蔬菜产能的逐步扩大,村里的净菜加工厂产能已无法满足所需。
“更多的蔬菜现在都运往善感乡,在那里加工成净菜。”2022年,张儒斌在蔬菜种植规模更大的彭水善感乡建设了拥有20条果蔬加工生产线的净菜加工厂,每天可加工净菜300吨,“年产能达到15万吨左右,现在周边的蔬菜产量已无法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
“有了净菜加工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们蔬菜产业的发展,而且要求我们的蔬菜产业向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何文忠介绍,庙池村已引进了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建设了库容5000余立方米的冻库,力争明年蔬菜产量实现翻番。
160余吨蔬菜边角料养殖200余万尾生态鱼
就在村民们忙着在土子坝种菜头之时,60岁的村民李乾银用三轮车拉着两袋南瓜来到了位于村里垭口的冻库旁。
冻库外的空地上,已经摆放着成百上千袋南瓜,不少南瓜已腐烂,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等南瓜把水分完全渗出,就可以打碎成粉和苞谷粉、草粉和在一起加工成鱼饲料了。”说着,李乾银开动身旁的一台机器,将集中原材料逐一加入机器的料斗中。
村民正在加工鱼饲料。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颗颗黄豆大小、呈土黄色的鱼饲料被加工成型。
“不仅是烂南瓜,各种蔬菜的边角料我们都拿来加工成鱼饲料。”李锦江告诉记者,庙池村每年产出的蔬菜中,约有160吨因腐烂、品相等原因无法送入净菜加工厂,“以前,这160吨左右的蔬菜边角料要么烂在地里,要么就喂鸡鸭了,大部分都浪费了。”
蔬菜边角料还能做什么呢?
何文忠等村干部经过多方考察,再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决定引进机器,将蔬菜边角料加工成鱼饲料,在村里发展生态鱼养殖。
庙池村龙桥湾鱼塘,水面面积近15亩,养殖着裸鲤、草鱼、花鲢等经济鱼类。类似的鱼塘,庙池村还有多处,总面积超过80亩,养殖着200余万尾、20余万斤生态鱼。
“我们的裸鲤主要供应四川乐山等地区,其余的供应彭水、黔江及重庆中心城区等地区,年产值近百万元。”李锦江介绍,80余亩的鱼塘,还是村里重要的灌溉水源,“庙池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缺水。养殖尾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既解决了蔬菜种植的用水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形成了一举多得的生态循环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