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新田镇马峰社区:“土疙瘩”变成“香饽饽”

发布时间:2024-12-2414:24:31

重庆彭水网(记者 冉江陵 杨春燕)近段时间,趁着暖阳高照,新田镇马峰社区迎来苕粉制作的“黄金季”,当地村民聚在一起抢抓晴好天气赶制当地美食——晶丝苕粉。

12月18日,记者走进马峰社区2组,只见道路两旁各家各院里,一排排苕粉在冬日暖阳下格外诱人,给寒冬中增添了一番别样的风景。

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村民制作苕粉的忙碌身影,有的搅拌、有的烫皮、有的晾晒……大家相互帮忙、齐心协力,院坝里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回荡在村落中。

村民杨小容家也正忙着制作晶丝苕粉,露天灶台上的大铁锅沸水翻滚,一块块的粉皮从热锅中被捞出,刚烫好的苕粉,晶莹剔透、软如丝绸,她介绍:“手工制作红苕粉的工序比较复杂,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清洗打浆、过滤、和粉、烫煮、晾晒……晒干之后切丝、切块即可,最后捆扎成型方便储存。”

记者了解到,新田镇马峰社区、干河村、石龙村一带,有很好的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种植红薯。红薯产量大、质量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苕粉,手工苕粉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杨小容近段时间也成了大忙人,每年都制作苕粉售卖,不但要制作红薯苕粉,还要接收订单、装箱打包、运货销售。因为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她家制作出来的苕粉柔软筋道、口感细腻,根本不愁销路,除了销售到县城,有时还远销到重庆主城和南川区、忠县等地。

“去年总共销售了1000余斤苕粉,今年受天气影响,红薯产量下降,做成红苕粉大概有500余斤。”杨小容介绍,根据红薯的品种不同,手工苕粉的价格在10块到12块不等。

市民任先生是她们家的老客户,每年都要购买50斤苕粉。他告诉记者:“手工制作的红苕粉吃起来口感就是不一样,买来送人和自家吃都不错。”

截至目前,杨小容制作了两次红薯苕粉,已经销售230斤,主要销售给过往行人和亲戚朋友,收入了2300多元。

“之前制作的苕粉都已经卖完了,趁着好天气还要继续制作苕粉,抓紧在年前全部销售出去,挣点零花钱好过年。”杨小容笑呵呵地说。

小苕粉蕴藏大商机,小产业振兴大乡村。红薯摇身一变,从地里的“土疙瘩”变成餐桌上的“香饽饽”,给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带动着当地发展。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