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综合>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综合

彭水:让非遗在“吃住行游购娱”中“潮出圈”

发布时间:2025-01-0711:40:57

重庆彭水网  (记者 赵勇)近日,记者获悉,在全国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比赛上,来自彭水的“苗家射弩队”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今年49岁的王横是射弩队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他说,彭水素有“世界苗乡”之称,所以他所在的彭水射弩队又被称为“苗家射弩队”。该射弩队于1989年成立,1999年首次代表重庆市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2000年重庆市民宗委、重庆市体育局授予彭水县“重庆市少数民族射弩训练基地”。目前,彭水苗家射弩队也成为了重庆市唯一一支射弩队。苗弩制作与射击技巧于2005年入选彭水县级代表性非遗名录。

县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赵学斌说,彭水苗家射弩队成立之初,射弩队一直没有正式的训练场地,直到2013年,县职业教育中心建立了一个标准的六靶位训练场。“有了专门的训练场地,大家练习射弩有了更好的条件,同时,开设射弩社团课选拔优秀师生为射弩队队员,射弩队的水平也迅速提升。”赵学斌说,多年来,彭水射弩队在国家级大赛上已经取得9金17银17铜的成绩。

“传统弩具制作手艺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个项目。”县文化馆馆长杜继臣说,彭水苗家射弩队目前有6名队员,他们中有在校学生、教师职工和部分其他工作人员,平时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空闲时间集中到一起进行训练,在提升竞技水平的同时努力地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射弩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射弩这项非遗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有责任做好保护与传承。”杜继臣说,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截至目前,彭水已有《鞍子苗歌》、《高台狮舞》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绣》、《郁山泼炉印灶制盐技艺》等3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武术》等24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杜继臣介绍说,近年来,彭水在做好苗家射弩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上,探索“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景区”等模式,促使“舌尖”带动“脚尖”,推动非遗活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推动“深挖掘、年轻化、新表达”带来非遗文化“流量化”,让非遗在“吃住行游购娱”中“潮出圈”。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