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乡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走马乡闯出“小产业脱贫之道”

彭水日报发布时间:2020-07-3110:07:35彭水彭薇彭水彭薇

中国彭水网 7月末的大山里,阳光明媚,水声潺潺。在走马乡龙胜村的一个丝瓜棚下,一个个即将成熟的硕大的丝瓜正静静地悬挂在支架上,等待着村民摘下、运往加工厂。这是走马乡龙胜村羊肚菌+丝瓜种植基地中的一景。

龙胜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羊肚菌+丝瓜种植,每年能为每家贫困户带来8000-12000元的收入,成功带领村里的14户贫困户54人走向小康生活。

贫困户焦辉银:

国家政策再好 也要自己“往上爬”

现年64岁的焦辉银是龙胜村的贫困户,也是在羊肚菌+丝瓜种植基地长期务工的村民。

焦辉银说,他以前只能靠种庄稼来填饱自己的肚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收入。自从村里开始种植羊肚菌和丝瓜之后,焦辉银便成为了种植基地的工人,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

刚开始,种植基地每年只种羊肚菌一种作物,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羊肚菌的生长收获周期,剩下的半年多时间基地就荒芜了。经过一番试验后,基地负责人今年决定在羊肚菌收获后的这段时间里种植丝瓜。丝瓜的生长收获周期刚好与羊肚菌的种植收获周期无缝衔接,不仅让土地得以二次利用,还让村民务工时间更多,收入进一步提高。

焦辉银已经在基地工作3年了,基地种植羊肚菌期间,需要人手的时候才去工作,平时则是自己一个人照顾田地里的庄稼。现在,焦辉银每年种植养护羊肚菌的工资能达到近4000元,而今年的丝瓜收获后还能再拿到一次分红。

焦辉银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我们的生活各方面也都比以前好了。国家的政策好,是在‘提拔’贫困户,但是国家在‘提拔’你,你自己也要劳动,不能像少数人那样坐着等,这是不行的。”说这段话的时候,焦辉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基地负责人李健:

从个人爱好坚持不懈做成村集体产业

种植基地现在的负责人名叫李健。5年前,李健在网上偶然看见一条关于种植羊肚菌的新闻后,对种植羊肚菌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小时候我就喜欢吃羊肚菌,但我们这里不叫这个名字,长大后就很少在地里见到了,当在电脑上看到羊肚菌种植的新闻后,便决定在家乡试种羊肚菌。”李健说。

刚开始种植,什么都不懂,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包括技术不成熟、收成不好、没有销路等。但是李健没有放弃,他自己出钱外出学习,请求专家指导。经过不懈努力,在种植的第二年,第一批羊肚菌成功出菇,经过前两年的摸索总结,再加上自己边干边学,羊肚菌基地越做越大,从最初的20个大棚到如今的64个大棚,种植模式也越来越成熟。

面对种植基地所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物流不通等问题,村里已经规划了2.5公里的产业路和1公里的人行路,目前正在修建中。


如今,龙胜村羊肚菌+丝瓜种植基地现有35亩地,羊肚菌年产值70余万元,丝瓜年产值2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53户就业,其中贫困户14户54人。基地现在有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长期务工三种分红模式。每户村民每年大约能拿到土地入股费用530元,保底分红1050元,务工工资8000-12000元。

李健表示,他计划将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到50亩,开发“种植+旅游”模式,推出现场采摘、现做现吃、露营等相结合的新模式。同时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让更多人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走马乡乡长王松:

发展产业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

羊肚菌产业是走马乡在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6月底,走马乡共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5家,乡集体产业经济新发展了花椒2000亩、辣椒800亩、羊肚菌50亩、红薯500亩、苍术200亩、丝瓜200亩、新出栏生猪500头,几项产业共带动232户贫困户实现入股分红和劳动就业。

走马乡乡长王松7月22日介绍,今年,走马乡还将围绕龙胜村新建一系列羊肚菌基地配套设施,新发展村集体经济600亩油茶、50亩天门冬、40亩羊肚菌、40亩丝瓜,巩固发展生猪养殖场一个。

截至2019年底,走马乡贫困户从770户减少到31户,贫困人口从3412人减少到113人,贫困发生率从19.2%降低至0.6%,四个贫困村全部销号。“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彭水走出了一条前途一片光明的脱贫路。

稿件来源于凤凰网重庆综合

图片由融媒体记者 任 会 唐 源 摄影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