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彭水往事》连载之十五——研究茶道
中国茶文化素有“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宋代是茶产业空前发展的时期,饮茶之风日益盛行,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形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七种日常饮食必须品,宋代茶文化是中国茶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中国彭水网□王业培
中国茶文化素有“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宋代是茶产业空前发展的时期,饮茶之风日益盛行,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形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七种日常饮食必须品,宋代茶文化是中国茶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黄庭坚是一个品茶名家,外号“茶客”,家乡修水是个茶乡,他曾将家乡的“双井茶”赠送给苏东坡,并作有《双井茶送子瞻》诗,在他的推介下,“双井茶”很是有名。黄庭坚来到彭水之前,对茶文化就有很深入的研究,来到彭水后,他亲自种茶、制茶、沏茶、品茶,对不同地区茶树的种植条件、茶叶的制作工艺、沏茶的技术要领、饮茶的美心修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的心得体会体现在彭水创作的诗词、书信等作品中。
黄庭坚来彭水的沿途,就注重了解各地的茶。之前,黄庭坚在读陆羽《茶经》时,见《茶经》上就记载黄牛峡有茶。黄庭坚到达江陵时,就向他的姨妹夫李元叔打听当地的茶,李元叔说我们这里有夷陵茶,味道有点粗涩,有僧茶,僧茶的味道要好些。于是,黄庭坚请李元叔帮他购买了十饼夷陵茶,觉得价格还很合理。黄庭坚来到黄牛峡,又向船夫打听黄牛峡的茶,船夫说岸上有个中年妇女在卖茶叶,船夫将船停在岸边,船夫上去告诉中年妇女,说船上有客人要买茶叶。中年妇女提着一笼茶叶,说是今年的新茶,黄庭坚见茶叶制作有点粗糙,问还有好的茶叶没有?中年妇女说这就是最好的了,黄庭坚买下带在船上。晚上,黄庭坚一行住在鹿角滩,黄庭坚亲自沏茶,与兄弟元明、巫山尉辛紘尧夫一起喝酒、吟诗、品茶,辛紘尧夫还亲自弹琴以《履霜》《烈女》之曲演唱,大家喝了黄庭坚才买的本地茶叶沏的茶,都觉得味道很好,不比江南茶的味道差。
黄庭坚来到彭水,买地修建房屋,种植粮食,在菜地周边,移栽了茶树,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他对彭水的茶情有独钟,很有研究,他在回复从圣使君的回信中说,彭水的茶还是很好的,只是这里的茶农制作水平不高,茶叶带有点烟味。
黄庭坚对彭水的茶制作方法很有研究,制作茶时,要先择去茶花、小黄叶等杂物,用湿布巾去掉白毛,用粗布包着茶叶轻轻的揉搓,用细火慢慢的焙烤,制作研膏茶时还要进行磨碎等等,这样才能制作出如面如雪的上等茶。他在《答泸洲安抚王补之书》中说“……硙之法,皆择去茶花及小黄叶。以微润布巾摵去白毛,略焙之乃硙。其出硙如面,如面如雪乃佳耳。……”“……牙子以疏布净揉,去白毛乃如硙,少下而急转,如旋风落雪,方得所。”
黄庭坚的沏茶水平很高,凡是有人来家中讨论诗文、书法、下棋,他都要亲自沏茶。他说双井茶要用刚沸腾的水冲泡,才不会有涩味。他在《答泸洲安抚王补之书》中说“……双井则用才沸汤,治择如法,则不复色青味涩……”。彭水的研膏茶则要用茶壶进行煮沸,不然就出不来味道。他在《答泸洲安抚王补之》中说“……时与林下道人煮茶,乃是要物……”
黄庭坚的兄弟黄天民知道二哥喜欢喝茶,经常托人给他带来双井茶叶。他在《与敬叔通直》中说“……天民两遣人到黔州送双井,但不知道出荆渚,长者犹在里中耳……”彭水的朋友也经常给他送去茶叶,军事判官逢兴文送给他分惠洪杜茶叶。《与逢兴文判官帖》“……分惠洪杜新芽,感刻感刻!”
黄庭坚一生写有100多首茶诗词,特别是在彭水创作与茶有关的诗词,对彭水茶农种植茶,不同时间采摘茶的方法,制作茶的工序,茶的品质等进行反映。
《踏沙行·茶词》
画鼓催春,蛮歌走饷,雨前一焙争春长。低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
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兖翻成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阮郎归·茶》
(一)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月流天,余清搅夜眠。
(二)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园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椀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黄庭坚的茶词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反映彭水采茶的热闹景象,制茶场景,开采之前还要举行开茶仪式,茶农还唱着民歌采茶,反映出黄庭坚对茶的熟悉和热爱,也反映出黄庭坚对茶事活动观察的深入细致。
黄庭坚不仅爱茶,对茶有很深入的研究,他作《煎茶赋》对烹茶过程,品茶况味,佐茶宜忌,饮茶功效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在《煎茶赋》中说“……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沪川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去藙而用盐,去橘而用姜。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所以固太仓而坚作强。于是有胡桃、松实、庵摩、鸭脚、勃贺、蘼芜、水苏、甘菊。既加臭味,亦厚宾客。……”他对饮茶的功效,品茶的格调,佐茶的宜忌,作了生动的描述。对各地名茶如数家珍,对彭水的都濡高株茶、沪川的纳溪梅岭茶、夷陵的压砖茶等评价很高。
黄庭坚在彭水的品茶活动,提高了彭水种植茶、采摘茶、制作茶的水平,提升彭水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推动了彭水品茶、鉴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