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民生>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民生

一颗猕猴桃,盘活一片荒山,带动产业转型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产业发展得好,我们的日子就更好”

发布时间:2020-10-1409:20:06
近段时间,善感乡农纲村猕猴桃采摘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看着采摘园里游客络绎不绝,农纲村4组村民田世芳心里也高兴不已。“产业发展得好,游客多了,村子更热闹,我们的日子也就更好。”

中国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赵 勇  喻 琢)近段时间,善感乡农纲村猕猴桃采摘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看着采摘园里游客络绎不绝,农纲村4组村民田世芳心里也高兴不已。“产业发展得好,游客多了,村子更热闹,我们的日子也就更好。”

村民满载而归。 融媒体记者 赵 勇 摄影

田世芳是农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外出务工和在家就近就业的方式,家庭成功脱贫摘帽。

“现在真是方便,村里道路硬化了,交通很方便,女儿回家直接把车开进院坝;村上产业发展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谈起现在的日子,田世芳的话语里充满了幸福感。

“脱了贫,还得要致富,让日子越过越好。”田世芳说,去年,为了让两个外孙在县城读书,家里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女儿负责照顾孩子上学,女婿在外务工,她和老伴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到猕猴桃基地务工。一家人分工有序,日子过得很充实。

在猕猴桃种植基地,春季除草、施肥,夏季授粉、疏花,秋季采摘、销售,冬季管护,田世芳一样都没有落下,每年在基地务工能挣到10000多元。“自己家的农活没有落下,还有务工收入,这全靠王总的产业发展得好。”田世芳说。

田世芳口中的王总,是善感乡农纲村猕猴桃采摘园负责人王晓琼。王晓琼在农纲村发展了100亩猕猴桃,分为早熟的翠香和晚熟的翠玉两个品种,今年预计产量4万斤,产值40万元。王晓琼说,早熟品种每年在地里就被游客采摘完毕,晚熟品种主要通过电商网络平台销售,产品供不应求,销路不愁,这对她继续扩大规模、优化品种增添了信心。“明年将继续优化品种,逐渐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为更多人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善感乡副乡长洪江说,善感乡共计打造了500亩猕猴桃种植园,平均每年产量20万斤,产值120万元,带动当地20多户村民就近就业,平均每户年均务工收入20000余元。

一颗猕猴桃,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也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

郑成明是农纲村5组村民,今年66岁,在猕猴桃基地务工已有7个年头。两个女儿外嫁,平时只有他和老伴在家,自从农纲村开始引进企业发展猕猴桃,他就在基地务工。

看着猕猴桃种植基地越做越大,郑成明非常高兴。他说,如果没有这个产业,只是自己种点庄稼,收入有限,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在基地务工,有了固定收入,钱也活络多了。”

郑成明说,他每年在基地上班有一万多元的收入,除了老两口日常吃穿用度外,还能存点钱养老。虽然是企业发展的产业,但郑成明在基地务工一点也不含糊,总是想方设法把猕猴桃管理好。“把这个产业做好了,基地有了好的收入,我们也就有了好的收入。”郑成明说。

“产业发展得好,我们的日子就更好。”看着猕猴桃基地越做越大,郑成明心里高兴不已。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