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诸佛盘歌
彭水日报发布时间:2020-11-0409:32:29
诸佛盘歌是彭水诸佛乡以及诸佛江流域的优秀苗族民歌,是重庆市苗族民歌的代表,是武陵山民族地区优秀民歌里的一朵奇葩。
中国彭水网(通讯员 冉 林 /图)诸佛盘歌是彭水诸佛乡以及诸佛江流域的优秀苗族民歌,是重庆市苗族民歌的代表,是武陵山民族地区优秀民歌里的一朵奇葩。
诸佛盘歌以对歌为主要形式,歌唱者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盘歌,以盘诘对方致胜。以徒歌为表现形式,一般不用乐器伴奏。歌唱内容十分丰富,以当地生产生活为主要,也有盘问历史起源、演绎历史故事和自然现象的内容。情爱是盘歌中最精彩、最丰富的内容之一。其代表曲目有《石头背上长青苔》、《刺芭林里谈家常》、《白脸小郎哥》、《打鱼郎》、《新织米兜焦咪黄》、《扬州起火》、《牛郎织女》等。
诸佛江流域位于彭水东部,是苗族最为集中的地区,苗族人口占98%以上。这里苗族人民习苗俗、行苗礼、唱苗歌、跳苗舞。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唱山歌成了他们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为民歌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原生态苗歌中的诸佛《盘歌》、鞍子《娇阿依》、梅子《包谷调》,在全国和全市享有盛名。
诸佛盘歌在民族文化及民族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取样与存史的价值。它广泛渗入当地社会生活,成为各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载体。因其音型独特,曲调优美,还是弘扬民族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民族音乐创新、创作的极好基础素材。
诸佛盘歌基本靠民众自由传承,需要人群集中的氛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劳动耕作越来越少见,年轻人普遍倾向青睐现代流行音乐,传唱的机会很少,,出现了传承艺人断代的情况,以致诸佛盘歌逐渐步入濒危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