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黄庭坚彭水往事》连载之二十四——题写砚铭

发布时间:2020-11-1109:36:35
笔、墨、纸、砚在我国被称为“文房四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笔、墨、纸、砚在宋代已成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绘画用具,砚,俗称砚台,古代文人又给它取了一个雅号“润色先生”。

笔、墨、纸、砚在我国被称为“文房四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笔、墨、纸、砚在宋代已成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绘画用具,砚,俗称砚台,古代文人又给它取了一个雅号“润色先生”。砚台是我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台已经开始流行,宋代则已经普遍使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明、清两代品种非常繁多。砚虽然在笔墨纸砚中的位居最后,却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制作砚台的材料很多,有石、陶、泥、瓷、玉、木、金属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还是以石为材料制作的石砚。

自古武士爱剑,文人爱砚。宋代,砚台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不仅藏砚玩砚的人很多,给砚写铭作赋也成了一时风尚,最有名的作铭高手自然是苏轼了。苏东坡爱砚如痴,曾经为得到一方心仪的佳砚,不惜以传家宝剑相交换。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黄庭坚赠送给老师苏东坡一方洮河砚,甘肃的洮河砚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及山西澄泥砚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苏东坡爱不释手,作《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致谢,并让人镌刻于砚台之侧,砚铭:

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

郡洮岷,至中国。弃矛剑,参笔墨。

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

黄庭坚也很爱砚,曾经赞美洮河砚:“张文潜,赠君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黄庭坚赴任宣州(今安徽宣城)途中,专门到歙州(治所今安徽歙县徽城)龙尾山考察寻求龙尾石砚,为了得到一方龙尾砚,不畏艰险,翻山越岭,并写下了名篇《砚山行》。

黄庭坚来到彭水,随身带着自己的洮河砚,曾作有砚铭刻在砚侧,其砚铭:“制作淳古,可使巧者拙,夸者节。性质温润,可使躁者静,戾者听。”

在彭水,笔、墨、纸、砚可以说是黄庭坚最亲密的朋友,每天都要与它们打交道。黔州太守曹谱,字伯达,对黄庭坚非常友好,生活上也非常照顾,黄庭坚对曹谱也是非常感激的,黄庭坚在《与张和叔书》中说“某至黔州将一月矣,曹守张倅相待如骨肉。……”张倅就是张诜,字茂宗,黔州副太守。曹谱非常欣赏黄庭坚的诗词和书法,经常向黄庭坚请教,一天,曹谱请黄庭坚到他家中品茶品香、诗词唱和。曹谱又将自己的一方石砚让黄庭坚鉴赏,并请黄庭坚题写砚铭。黄庭坚一看,是巴东南浦金崖石砚,巴东南浦就是今天的万州,是当时巴东地区有名的石砚,还配备有一个书滴,书滴是储水供磨墨用的水盂,又称水滴,有各种不同的造型,是我国古代文房中重要的物件之一。石砚和书滴都是金崖石制作成的,做工精细,造型优美。黄庭坚很是赞赏,欣然书写砚铭,并对曹谱给予很高的评价。黄庭坚书写《曹伯达砚铭》:

巴东南浦巴子国,金崖之下有苍石。

琢而成器受书滴,翰林主人子墨客。

不鄙夷之与偃息,不离轻重与南北。

重为轻为可戒德,曹氏父子百夫特。

黄庭坚给曹谱题写砚铭的消息传到了万州太守盖明仲,盖明仲是黄庭坚的老朋友,他知道黄庭坚对砚情有独钟,就请人专门为黄庭坚制做一方较大的金崖石砚,因为他知道黄庭坚喜欢写大字,制做好后托人捎到彭水送给黄庭坚。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正月雨水这天,黄庭坚收到了盖明仲赠送的金崖石砚,非常高兴,立即加水磨墨,练习书法,感觉金崖石砚既养墨又养笔,写字很是随心所意。黄庭坚非常喜欢这方金崖石砚,爱不释手,因为石砚较大,不好保管,就请人专门制做一个木覆斗保护。黄庭坚还专门作有《金崖研作覆斗说》“绍圣四年正月雨水,故人盖明仲守万州,为余斫金崖石作此研。坚润宜笔墨,而魁梧难为室,乃作覆斗,使之不尘。”

黄庭坚是书法大家,一生以砚为伴,视砚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喜爱砚、珍惜砚、赞题砚、鉴赏砚,对砚的鉴赏水平非常高,是砚鉴赏大师。

□王业培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