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文化

非遗传承|郁山泼炉印灶制盐技艺

彭水日报发布时间:2020-11-1809:17:25
郁山镇位于彭水东北部,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11个村,人口4.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0%。

中国彭水网(通讯员 冉 林 /图)郁山镇位于彭水东北部,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11个村,人口4.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0%。包茂高速、渝怀铁路、国道319线、省道202线穿境而过,距离县城39公里、包茂高速保家出口18公里。

郁山盐泉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就被人类利用,蚩尤等苗族先民率先进入发现伏牛山麓飞水井盐泉(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制盐。稍晚,廪君等部落发现了伏牛山腹地的朱砂窝丹矿,开始采矿炼丹。至少商周时期就诞育了盐丹文化。在巴族尚未立国时,郁盐就东济楚国、南入武陵、西供夜郎。先秦时期,丹砂女王巴寡妇清就将彭水地区的丹砂运销咸阳,富可敌国。盐丹的兴起,为彭水在唐宋元成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彭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郁山制盐实物记载起于上商周,止于1984年,经历了数千年。制盐技术大致经历了煎卤取盐、晒卤取盐、淋土取盐、蒸汽制盐、真空制盐等历程。清代乾隆年间改良后的“泼炉印灶”制盐技艺成为中国井盐晚期制盐技术的代表。工艺流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输卤入池→泼炉印灶→掘灶制卤→入锅熬盐。首先,将卤水通过船运或竹笕等方式输送至灶房的单池类蓄卤池内。其次,当炉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盐工便不断将单池类蓄卤池内的卤水通过竹笕或卤水沟浇淋到火膛、火道以及甑子内的土球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土球内的盐分饱和,结成冰土。然后,将土球掘出,加工锤细成小碎块,并倒入双池类蓄卤池的前池内,将从单池类蓄卤池内引来的卤水浇淋到前池的冰土上,卤水吸收冰土内的盐分,浓度得到提高,制得的浓卤通过缺口或孔洞流入后池。最后,将浓卤舀入灶上的盐锅内熬煮成盐。

郁山泼炉印灶制盐工艺,清代乾隆年间由陕西人支千裔夫妇创建,后普及于郁山各灶户,世代沿袭,直至20世纪70年代。2013年,郁山古镇启动利用开发,打造中国盐浴之都,创建郁山盐业博物馆,县文管所以杜继承、张世峰为代表的文化工作者,挖掘、学习泼炉印灶技艺,组织泼炉印灶传承人罗义仙、秦大文、刘维生、刘运明等,恢复古盐灶,利用飞水井盐泉,再现泼炉印灶制盐技艺。泼炉印灶制盐工艺是彭水数千年制盐技艺的代表,保护和发展利用这一技艺,对于保留彭水乃至重庆市古法制盐工艺,实现彭水的“中国梦”、促进彭水文旅融合,实现彭水经济社会新的腾飞,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