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当前位置: 彭水首页>新闻频道>社会

从马胜华家的变化看脱贫攻坚成效

彭水日报发布时间:2020-12-2410:15:13
从梅子垭镇场镇出发,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来到梅花社区3组的四丘田(小地名),四口鱼塘分布在山间、鸡在山上跑、鸭在水中游,好似一幅田园画卷,即使在仲冬时节也不乏生机。

中国彭水网(融媒体记者 廖 唯 杨哲翎/文 廖 唯/图)从梅子垭镇场镇出发,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来到梅花社区3组的四丘田(小地名),四口鱼塘分布在山间、鸡在山上跑、鸭在水中游,好似一幅田园画卷,即使在仲冬时节也不乏生机。

开起农家乐、养殖1万尾鱼、2000只土鸡、150只鸭子、150只鹅……这是马胜华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的产业,实现年收入15万左右。很难想象,马胜华一家曾经还是贫困户。

马胜华家的鱼塘。


四丘田,是马胜华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今年38岁的马胜华,2001年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经过两年的部队磨炼,造就了他不怕吃苦、敢闯敢干的品质。

退伍后回家做什么?马胜华根据当时较好的生猪市场行情,决定回家创业,在老家四丘田搞生猪养殖。 2003年底,马胜华在同村的一户村民家买了20头猪仔,开始他的养殖创业路。

当时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就是连出行都很困难,创业谈何容易,艰苦的创业条件和经历至今让马胜华记忆犹新。

“从场镇到村里以及整个村都没有公路,出行靠走,运输靠背。”马胜华说,当时买的20头猪仔都是用背篓一头一头背回来,收购来喂猪的饲料玉米也是从场镇走40分钟的小路,起早摸黑地一袋一袋背到家里,由于量大,还得请村里的壮劳力帮忙背。

养殖生猪对水的需求量也大,马胜华家门口下方的山沟里就有四口水井,由于位置低、又没有蓄水池,只能一桶一桶挑上来。马胜华回忆,用电也是问题,电压低,用机器粉碎玉米粒只能选在深夜。

2004年底到生猪出栏的时候,又让马胜华犯难了,运不出去还是只能请人抬出去或者把猪肉背出去卖。马胜华说,有时卖不完的肉又背回来,没有冷藏设备肉就坏掉了。一共出栏48头生猪,除去成本所剩无几。

2006年,马胜华与任卫碧结婚后,夫妻俩决定出去闯一闯,摆地摊、开餐馆、做工地他们都干过,虽然苦一点,但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直到2016年。


2016年,马胜华的哥哥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出患有肺部肿瘤。祸不单行,2017年,马胜华的父亲查出患有肝硬化,母亲患有重度精神疾病。精神压力、经济压力压得马胜华喘不过气来。在外挣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为了照顾家庭,马胜华和妻子只能回到四丘田。

镇里和社区知道马胜华一家的情况后,及时上门了解困难。2017年,经过评议,马胜华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梅花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小勇为他家的帮扶责任人。

马胜华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父母亲、哥哥的治疗费用压力减轻了不少。“在家干等着肯定不行,得思考怎样增收才行?”马胜华有些坐不住了,找到何小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何书记,我想自己发展产业增收,我要摘掉‘贫困帽’!”

“以你现在的状况要发展产业的话,最好就是发展种植或者养殖。”何小勇思考着说道。

一说到养殖,马胜华感觉既熟悉又陌生,14年前自己创业搞养殖以失败而告终,他也明白主要原因还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了发展。但现在不一样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蓄水池也修好了,村里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发展产业也有了保障。于是,马胜华在心里暗自告诫自己道:不管结果如何,还是要去拼一把。

“你家那里水源丰富,水质好,要不把你家的那几块水田利用起来做鱼塘养鱼?”

“对,何书记,我也有这想法,这个周期短、见效快,同时还可以在鱼塘中养鸭、山坡上养鸡,但是缺资金呀。”

“资金我们一起想办法。”何小勇说。

2018年春节后,通过何小勇借他一部分,自己向亲戚朋友借一部分,建鱼塘和购买鱼苗的资金有了,马胜华便开始动工修建鱼塘,将四块水田改造成四口鱼塘。

何小勇陪同马胜华到外地学习养殖技术、考察市场,最终认为进行多样化养殖更有竞争力,于是,在4口鱼塘投放草鱼、花鲢、黄腊丁等5个种类共1万余尾。

2019年,马胜华申请到了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他用来修建鸡棚和购买2000只鸡苗,还买了部分鸭苗、鹅苗。

这时,鱼塘里的鱼陆陆续续地开始出售了。大多数鱼都是销售到梅子垭镇本地的餐馆和农家乐,同时,还通过网络销售。到2019年底,马胜华卖出了1万多斤鱼,再加上销售一部分土鸡和鸭子,一共收入了10多万元。

这一年,还了账、增了收、脱了贫,马胜华如释重负。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原本浓厚的春节氛围被紧张的疫情冲淡。受疫情影响,马胜华的鱼和土鸡滞销,这让他一时愁了起来。

4月,随着陆续复工复产,何小勇第一时间就来到马胜华家里帮助他谋销路,就本地市场肯定不够,还得积极联系外地市场,镇里也开展消费扶贫,购买马胜华的鱼和土鸡,以购代销。

“你有开餐馆的经验,不如你把农家乐办起来,就地取材做农家菜,这样既提高了养殖鱼和土鸡的附加值,又解决了销路问题。”何小勇的话再一次“点拨”了马胜华。

购买餐厨设备、装修房间环境、办理营业执照……今年6月份,马胜华利用自家房子开办的农家乐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当天收入了300多元,最多的一天有七桌客人,截至11月底,马胜华的农家乐收入已有5万多元,加上养殖的收入,今年的总收入在15万元左右。

 “ 我不仅实现了脱贫梦,还圆了创业梦,这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干部!”马胜华感激地说。

马胜华在给鸡喂食。

分享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